农民致富金点子

农民致富金点子
                出租墙面也发财

104国道和京沪铁路在界河境内长达12.5公里,镇内每天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界河70多农户村民住房的前后墙壁面对这两条交通要道,许多精明的商家看好这里“广告大屏幕”。刘存海老汉于是打起了墙壁生财的主意。2002年春节,刘老汉在国道边盖起了二层小楼后,一家企业的推销商马上提出租用他家墙壁绘制大型户外广告,年租金2000元,刘老汉负责保护好广告。

目前,共有100多家企业在这些墙壁上做了广告,每年付给农户广告费16万元。

                            豆腐创新胜淘金

山东女青年尹红英,根据一刊物上刊载“豆腐与海带合吃好”的信息,以海带、芝麻、大豆为主要原料,经反复试验,试制成功一种海芝豆腐。这种豆腐不仅外型美观,口味好,而且海带这种营养极高的海洋食品的加入,增加了海藻多糖等十几种陆地生物不具备的稀有营养成分,常食海芝豆腐不仅能防病健身,而且还有美容、抗衰老的功效,由于海芝豆腐迎合了现代消费者对美容、健身食品的心里需求,产后一上市就非常畅销,每天卖出200多公斤,盈利300多元。

                             嵌名诗中觅商机

近年来旅游已成为时尚,在各旅游景区,都能见到放上一张桌子,以游客姓名为游客题写嵌名藏头诗,有的还配以指画,山水画等。各大旅游热点地区的日客流量数万人计,假如招徕几千分之一的顾客,也会令人迎接不暇,以每首诗五十元计算,日赚数万元轻而易举。对这些相对富裕的人群来讲,花几十元钱买首嵌名诗,图得是份雅兴,也是曾到某地一游的标志。悬于客厅、书房既能美化室内环境,又能提高主人的文化品位,这就是嵌名诗的心理“卖点”。

                              小李开店有奇招

小李子在小店林立,竞争十分激烈的小镇上一直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开始,她采取薄利多销吸引顾客,比如10盒一包的火柴,别人都卖5角,而她却再搭上1盒,初上小卖店里购物的顾客都很惊奇,小李解释说:“我这里进货便宜”。顾客一比较果真如此,结果顾


客越来越多。

现在,农民手头的钱很紧,但有些旧钱破币花不出去,小李到县城银行残缺币兑换部了解相关规定后,然后在她的小店里推出“残缺币购物专柜”,消息一传开,手上有破损钱的农民都跑到她的店购物了。

                           烧火棍变成钱串子

“昔日烧火棍,今日变成钱串子”,内蒙古一个村开发把杆加工业,成了农民增收的新亮点。该村有大面积的“大漠子田柳”的子木需3年平茬一次,大部分材料都当柴烧了。1998年,该村村民商怀亮,杨发清经市场调查发现,本地未加工的把杆被河北商人购走加工后,又返回内蒙古畅销起来,且利润不薄。于是杨发清当年投资3000元购置设备,从事把杆加工销售业,当年生产把杆2万根,创利税7000多元。1999年,商怀亮开始大规模加工把杆,当年收入1.5万元,2000年收入1.8万元。

                       张灵华反弹琵琶奏富曲

       安徽治岗村的张灵华,瞄准市场行情,反弹琵琶奏富曲,大力发展养羊业,当年走上致富路。去年春,当地山羊价格猛跌,每公斤仅卖4.6元,许多养羊户纷纷贱卖抛售山羊,有的连老母羊、小羊羔宰杀。精明的张灵华看到了商机,别人抛售她购买,别人不喂她多喂。她自筹资金3000元,到街上买回5~6公斤重、屠宰户不愿宰杀,养殖户又不愿再喂的小羊羔。她用牛奶、精料专心喂养,年初买的80多只小羊羔只只长得腰肥体壮,大的有40多公斤,去年冬,该地山羊价格急速反弹,张灵华就此狠赚了一把。

一机多用巧致富

河南省沈丘县新安集镇青年农民邢涛在几年前买了一辆农用四轮车,靠给乡亲们犁地打场挣钱。可是,去年村里又添了好几辆小轮车,他的生意一下子清淡了许多,小四轮经常闲置在家里。随着农民的富裕,村里盖新房的特别多,但打地基还是用传统的人拉夯。邢涛见此,眼前一亮,若购回一台机夯,生意肯定会好。于是他到县城购回一台小型发电机和一台机夯,将发电机安装在四轮车上,承接地基打夯业务。后来,他又购置了与发电机配套的潜水泵,在旱天还


可以出租给村民们浇地挣钱。

                             种好自家地兼赚外村钱

春耕大忙季节,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刁翎镇源发村农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既要种好自家的地,还要到外村打工,到处一派繁忙景象。据源发村村委会主任王昆玲介绍,源发村共有2000多口人,仅有耕地30公顷,人多地少,村民们过去主要以种植大豆,烤烟等作物为主,偶尔采集些山产赚点儿外快。今年源发村人为把“赚外快”的蛋糕做好做大,村里自发组织起“插秧服务队”,为邻村的水稻种植大户打工,或干些锄地之类的小活计,一人一天下来可以收入三四十元。

                             苗木“保暧内衣”让他鼓起了腰包

山西省吉县科委农技员刘建德在与果农交往过程常听到“在春季栽种果树特别难成活”的抱怨,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决心研究一种能促进苗木成活的产品。他终于研制成功一种由特殊塑料膜并以无公害农药制成的苗木栽植防护袋。这种防护袋适用于刺槐、毛白杨、松树、柏树等用材林和苹果、核桃、杏、梨、桃等经济林,苗木套袋后,人为创造了小环境,确保苗木的成活率。保护袋一问世,即受到果农欢迎。3年来,刘建德销出防护袋300多万个,收入达到3万多元,靠这种奇特的苗木“保暧内衣”,刘建德腰包也渐鼓起来了。

                            “借”来骡马把钱挣

春收夏种期间,河北滦南县城关的几个村民,每天都有十几个赶着骡马来打工的,都是该县滦各庄镇宋各庄村的农民,每年夏、秋两季,这些打工的农民每人可赚到四五千元,该村农民宋万成自1998年开始买来一匹马专门到城关麦区打工种地。因为城关区地少且不成方连片,难以机械作业,而城关人多做买卖,种地靠雇人。宋万成一匹马打工种地,当年春秋两季就赚了6000多元。村里群众后来纷纷效纺宋万成,头脑灵活的农忙前从市场上买来骡马,待农活过后,再将骡马卖掉。

                                   果园养鹅一举两得

河北省隆尧县北楼乡王某有一片果园,每年园内长的野草要请十几个帮工花半个多月的时间才能清除一遍,每年仅此项开支也不少。今年,他却


独辟蹊径,一个帮工也没请,而是在园内放养了500多只鹅,利用鹅食草的习性,让鹅帮助除草。为了让鹅每天都能吃到新鲜的青草,又不至于荒园,他把果园划分成片,每天轮流放牧。鹅粪拉在树下,又成了果树的好肥料。入秋天凉,野草枯干,他又及时给鹅群补饲一段时间,然后全部出栏,获纯利4000余元。果园的鹅既有利于果树生长,又省去了开支,还能额外赚上一把。

                               做“二传手”挣厂家钱

山东省荣城市崖头镇古格村青年农民姜文礼,为帮助奶制品厂家解决零星收购鲜奶开支大,成本高的问题,在自己家里设收购点代奶制品厂收购鲜奶,一年下来,仅“跑腿费”就挣了3500多元。姜文礼和其它村民一样家里养了几只奶山羊,文登市奶制品厂每天总是开车到村里收购,这样厂家收购人员流露出“奶少、分散、浪费时间、开支过大”的想法,他心里一亮,这不就是商机吗?他主动与厂家协商,达成了七个村的鲜奶由他保质保量收购后再骑摩托车直接送到厂,厂里付给他一定的劳务费。这样,他为自己拓开了一条就近致富,无本挣钱的好生意。

                           帮别人分忧      为自己添财

有一位老林果技术员在园艺场工作了多年,回到老家,他瞅准了当时各果园业主大部分不懂果园管理的实际,为此他跑到县城印了一盒名片,背面印上“上门指导果树施肥,打枝,病虫防治,优价提供相关农业资料”的内容,然后一家果园一家果园地登门拜访,留下名片的同时,表达随时接受咨询,并预约上门提供专业服务的意向。此举一出,大受果农的欢迎,纷纷找他上门指导管理果园,并从他手中购买有关农资。如今,随着名气的越来越大,他每年这项的收入基本上不亚于承包两个果园的收入,而接受服务的果园效益也大增。

                             收购玉米须卖也赚钱

兴国县中年妇女张满兰平时靠卖玉米棒、玉米糕、爆玉米花等赚了些玉米钱,近段时间,她动脑筋,收集玉米须,赚起了灵活钱。张满兰与玉米打交道多年,平时十分关注玉米的性能,功用及其加工方法。有一次与朋友闲聊中,无意间听


一老者说玉米须难找,他急需玉米须泡茶,用来降血压、降血糖。她听后受到启发,如果把玉米须收集凉干,拿到市面上,标明用途出售,岂不又添一商机?她把收购、凉干的玉米须一推上市场,就吸引了很多高血压病患者,2001年,她收购玉米须800公斤,获利3800多元。

                                西瓜带叶卖     价高又俏销

去年西瓜上市期间,由于上市集中,西瓜质量虽好于往年,但价格都很低,每公斤只能卖0.2 ~ 0.3元。然而有一位瓜农的情况却截然不同,其中奥妙在于,他在摘西瓜时,每个西瓜蒂上留下一片鲜叶子,一上市就吸引了很多人,而且每公斤卖到了0.3 ~ 0.4元。使他自己的几亩西瓜卖到了好价钱。多一片瓜果鲜叶,并不需要增加成本,却能赢得消费者的喜欢和睛睐,原来,这位瓜农抓住了消费者的好奇心理,新鲜的瓜叶给人以鲜、美、奇心理需求的满足。

                              牵着骆驼发照相财

河北省有个农民刘向国,自2000年以来牵头骆驼串村照相,每年有7000多元的收入。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中想照相的人越来越多,刘向国便下乡上门为农民服务。刘向国下乡照相有其针对性,各村青年男女结婚,过生日、老人祝寿等特殊日子他事先了解,然后登门服务。为使自己的摄影独具特色,富有吸引力,刘向国花了5000多元购买了一头骆驼,在驼峰中间安装了精美扶手和坐垫,便牵着骆驼走村串户照相,由于骆驼在当地是稀罕动物,许多人便怀着好奇心,爬上驼峰留影,生意十分红火。

                                  让粉碎加工流动起来

邻村解某在家中开了粉碎加工场,秋收季节,农民都忙于秋收秋种,无暇顾及大量农作物秸秆。这些秸秆堆在田头,有的点把火就给白白的烧掉了,而周围许多养猪户、养羊户却要到集市上去买粗饲料。看到这些,解某灵机一动,何不安装个流动粉碎车?于是投资千余元新上了一台秸秆粉碎机,安装在农用三轮车上,开着车巡回给群众上门服务。同时,对不愿意加工的农户,他就随便给几个钱,自己加工后再卖给养殖户,这样更赚钱,干了一个


多月一算帐,净赚了6000元。

                          服务延伸       寻来“卖点”

陈长伟从事规模养鸡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看到周围许多农民由于缺乏过硬的管理技术,喂养雏鸡死亡率较高,从而挫伤了养鸡的积极性。经过调查,他认定贩卖小鸡是一条可行的致富路子。于是,他建起一间暧房,从种鸡场购进刚出壳的小鸡,精心喂养7天,待小鸡度过危险后向外出售。他对出售的小鸡进行跟踪服务,免费注射3次疫苗,义务提供技术指导,出售10日内有病鸡包换,这样减少了养鸡户的风险,自然受欢迎。他的生意也就非常红火,每年销售小鸡10万只,收入6万多元。

                                     做天气生意

去年新年过后,吉林长春市连降五、六场大雪。精明的市郊农民结队入城,到各单位承包扫雪,1天可挣30多元钱。河南一家皮鞋厂靠每天看天气预报做活了生意。一次看到“降温 ,雪,- 40C”时,该厂厂长即在地图上圈出怀化、宁户 等20多个地区,按地址逐一发出电报:“悉贵处下雪,我厂有毛皮鞋,要否,请回电”结果收到不少要货的电报,一下销售几千双毛皮鞋。现今经济格局日益多元化,知识经济、旅游经济、假日经济等已兴起,而“气候经济”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利用气候独辟商经,或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鸡菜轮作效益翻番

河南郏县李口乡张东村张西平,发现夏季大棚常要闲置近2个月,就琢磨把这段时间利用起来。1998年7月,他改造大棚,上盖草苫,设天窗,下埋火道,设通风口。大棚消毒后,他买来1500只雏鸡饲养,46天后出栏,纯利达6700元。接着他把积满鸡粪的地翻种黄瓜,春节前黄瓜卖了好价钱。随后他养了1茬鸡,鸡出栏后种豆角、种甜瓜,卖了豆角、甜瓜就到了初夏。这样轮回,一年一个大棚的效益比单纯种菜高出一倍多,如今,张西平的“鸡菜轮作”模式正在张东村推广。

                             免费拌料       饲料畅销

近年来,由于养殖户的不断增多,自然也带 出了一大批饲料经销商。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经销商只知道守着柜台等顾客上门,生意自然不


景气。然而,有位朋友的生意做得异常红火,其决窍是:新购置了一台饲料粉碎搅拌机,在卖饲料时为购料的顾客免费用机器加工拌料,从而解决了相当一部分散养户烦恼的拌料问题。表面上看他好象吃了点亏,但是养殖户为了省事都愿到他家来购饲料,从而大大提高了他家饲料的销量,使他获得比别人更丰厚的利润。

                           温棚菇菜巧搭配

河南济源市克井镇贾庄村张春来,在种西经柿的温棚内,利用空间栽培平菇,单棚收入达到1万多元,其中平菇收入7000元,西经柿收入3200元。张春来选种了“香菇中杂9号”西经柿品种,8月中旬育苗,9月分苗,10月中旬定植。每667平方米施优质有机肥10立方米,氮、磷、钾复合肥100公斤。平菇选用广温型品种,9月中旬堆料发酵、装袋,每棚投料2500公斤,10月中旬菌丝发满后移入棚内,10月下旬采收。这种搭配模式,充分利用了空间和时间的优化组合,使一定的投资产生双倍的效益。

                               加工玉米收益好

河南沈丘县刘庄店镇杨老庄村的杨新林,在他家周边的玉米地里做上新文章,他把嫩玉米加工成保健食品,将青秸秆青贮氨化,这样每667平方米地青玉米创产值7000多元。杨新林把不成熟的嫩玉米保鲜贮存下来,采用生物变性工艺将其加工成玉米面条、挂面、方便面、虾条等系列保健食品出售,因口感好,有滋补作用,很受消费者欢迎。他以每公斤0.1元把青玉米秸秆收来,经青贮氨化,再以每公斤0.2元出售给当地养殖户。这样,每667平方米地嫩玉米经加工后收入5000元,秸秆收入2000元,去除成本,共可获利4000元。

                              低买高卖     赚钱轻快

曹守明是一个心明眼亮,勤劳能干的小伙子。他除了侍弄农田以外,在养牛方面也是一把好手。他每年的养牛收入都在2万元左右,是村里有名的养牛能人。曹守明养牛赚钱有一个窍门,就是牛价低时,他就买,牛价高时他就卖,巧打算巧安排从中赚一把。前几天,曹守明没事在外面转悠,正巧碰上一家卖牛户,两头高壮的母


牛只卖4100元钱,他觉得便宜就把它们买了下来。买回家拴了一夜,牛贩了一眼就看中了这两头奶牛。经过讨价还价,最后以5900元买走了这两头牛,他一夜就净赚了1800元。

                                巧装点也成卖点

农民陈克远是一名专门孵苗鸡的专业户,由于孵苗鸡的人多,苗鸡非常难卖。他发现,所有的小孩都特别喜欢毛绒绒的苗鸡,自家的孩子就非常喜欢玩苗鸡。于是,他将苗鸡的绒毛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几种颜色一个组合,以每对3元的价格上街一试,果然吸引了许多小孩。他挑上五颜六色的苗鸡来回奔波于县城的各所小学之间,并亮出招牌:小鸡换羽不好玩时,可以拿来调换。此举果然增强了吸引力,销量虽没有普通苗鸡大,却省了许多成本,利润竞比卖普通苗鸡高许多。两个月下来,他赚了一大笔钱。

                                 牛骨铺成致富路

吉林伊通县头道乡和新村刘彦,看到乡亲们杀牛后把牛骨头扔掉,就打起了制作牛骨制品的主意。他从本村农户中大量买牛骨头,试作一些舀饺子馅用的扁匙子,缝衣服用的顶针,编织毛衣用的勾针等,制品被抢购一空,挣了100多元钱。从此,刘彦就利用农闲大量制作骨制品,他到一家工艺品厂学习,学习骨雕白菜、蝈蝈等,再染上色,本来不值钱的牛骨变成漂亮的工艺品,如今刘彦的骨制品已有10多个品种,农闲搞制作,每年收入1万多元。

                                高效池藕收益大

山东单县孟寨乡农民赵宝林,获悉某地农民种藕530平方米收入2000元的消息后,也产生了种藕的想法。冬天,他挖深1米的藕池1400平方米,用水泥砖、瓦在大池内隔成一个个2米的小格子,内填 上土和肥料。第二春,他种上白莲藕种苗,抽入30多厘米深的水,因避免了水肥流失,且积温较高,藕苗生长较快,初冬,小格子里全是藕,仅66平方米(1分)地竟挖出500公斤。这年,赵宝林创造了每667平方米产5000多公斤的池藕亩产纪录。

                                  化验土壤也挣钱

农村种田使用化肥的现象较普遍。多数农民不知道土壤成份,有位青年农民瞄准这一空档,

在北京强盛分析仪器制造中心(地址:10081中国农科院134信箱)购得1台土壤快速分析仪,并在县农业局向技术人员学会了土壤化验。之后,骑上摩托车,逐村帮助农户,对承包的土地取样化验,据分析结果,提出合理的施肥方案。通过这位青年的努力,化验过的地块每亩增产50公斤。后来,帮助农民分析土壤,制定施肥计划成了他的职业,每月都有近千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