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基础知识:蜜蜂白垩病的防治

        蜜蜂白垩病主要是由蜂囊菌引起的危害蜜蜂幼虫的一种传染病。流行特点本病在不良的气候、温湿度条件下,通过患病幼虫及其尸体,还有被污染的饲料、蜂具与带菌的蜂螨等传播,一旦被感染,患病幼虫无一存活。一般在1月份~4月份发病,秋、冬季亦有发生。症状本病主要侵害蜜蜂幼虫,而雄蜂幼虫最易感染,因雄蜂幼虫多在巢脾边缘之故。幼虫发病后呈深黄色或白色,然后发生石灰化,逐渐变为灰白色至黑色。死亡幼虫尸体干枯后变成一块质地疏松的白垩状物,体表覆盖一层白菌丝。工蜂可将这种干碎尸片拖出巢房,一般在箱底和巢门外的地面可看见石灰块状尸体。严重病蜂群失去产浆和产蜜能力,甚至造成全场蜜蜂死亡。诊断根据流行特点和症状可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经实验室检查,即进行病料接种培养,镜检如见到蜂囊菌的菌丝和含有孢子球的孢子囊时,即可确诊。预防对本病的预防,一是加强对蜂群的综合饲养管理;提高蜜蜂的抗病力。控制真菌繁殖的环境条件,实行定地饲养,适当与转地饲养相结合。饲料要清洁卫生,适当加入3%的柠檬酸钠助消化。箱内保持—定的蜂胶,更换患病群的蜂王和污染的蜂具。场地保持干燥、向阳、通风,彻底杀灭蜂螨,饲养抗病力强的蜂种。二是严格消毒,凡是被本菌污染的蜂箱、巢脾都要在脱蜂后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治疗1.将黄连解毒汤加热,候温喷脾,连喷3天。2.喷脾3天后,用1克灰黄霉素混于500克糖浆中每天饲喂1次,连喂3天;3.将10克蜂胶在40毫升95%的酒精中浸泡6天去渣,再加100毫升50℃的热水,过滤后喷在抖蜂后的巢脾上,每天1次,连喷7天。可根据需要制作蜂胶酒精浸泡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