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节能减排的论文

关于节能减排的论文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已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国家适时地把节能减排目标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是全面贯彻

关于节能减排的论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已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国家适时地把节能减排目标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对于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发电企业既是为社会提供优质清洁能源的大型能源生产企业,又是一个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大户,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领域,对能否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把“节能减排”作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途径,在创造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走出了一条和谐发展的“双赢”之路。       节能减排与企业效益齐头并进
  2006年,节能降耗、污染减排首次作为两大约束性指标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200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又强调指出,要把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坚定不移地实现两个约束性指标,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企业作为经济组织,争取利润最大化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很多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对由此而带来的污染和浪费行为却视而不见,放任自流。如何实现“节能减排”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呢?十里泉发电厂从建立节能管理体系、开展科技技术创新、建立责任追究机制、鼓励“修旧利废”四个方面入手,实现了节能减排与企业效益的齐头并进。
  ——建立节能管理体系,使节能管理步入企业发展轨道。把节能工作当作全厂年度中心工作来抓,在华电集团公司系统内成立了第一家节能办公室。2007年5 月,该厂又对节能管理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将企划部与节能办公室合并,组建了新的计划经营部,使节能管理目标更加明确,管理渠道更加顺畅,实现了供电煤耗等主要指标的全过程控制,做到了制订计划、责任落实、监督考核、反馈整改的闭环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修订完善了《节能奖惩实施细则》、《小指标竞赛管理办法》及《电量越限管理考核办法》等系列考核办法,确保管理型节能降耗措施落实到位。
  在实际操作中,该厂研发了功能先进的“节能管理指标评价体系”,以供电煤耗率优化为目的,开展了指标在线实时竞赛,实现了主要生产可控指标的在线实时对标。使节能指标管理在做好指标统计的同时,还对一些非正常的指标进行分析,提出指导性建议,以便于运行人员向降低发电煤耗的方向调整,在机组运行操作中发挥了积极地指导作用。同时,为进一步深化燃料的“管”、“理”,该厂在实施“节能管理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还完善了“燃料管理经济运行专家分析系统 ”,充分发挥“专家”系统在优化进煤、优化入炉煤掺配以及燃料视频监督方面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入厂标煤单价和提高入炉煤燃烧效率。2007年上半年以来,该厂主要运行可控参数耗差优于去年同期、节约标准煤1230吨!
  在管理程序上,一方面加大了节能考核奖惩力度,除厂部拿出一定量资金用于指标竞赛的激励外,运行部每月拿出月度奖金的20%用于运行指标竞赛和节能考核基金。另一方面为使考核办法更便于操作、更趋于公平合理,实行了指标分级考核的原则,即:发电量、厂用电率、补水率、发电水耗率四大指标和主要辅机耗电率指标由节能办进行控制考核,主汽温度等运行小指标由运行部分别进行考核、节能办指导监督。新考核办法的实施调动了全员节能降耗的积极性,由“被动节能”变为 “主动节能”,全厂形成了人人关心指标、人人重视节能的良好氛围。
  ——开展科技技术创新,进一步降低生产能耗。十里泉发电厂5台12.5万千瓦机组是七十年代的产品,容量小,自动化控制手段落后,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电力企业发展的要求。早在1998年,该厂四期2台30万千瓦机组投产发电后,厂领导班子就做出对5台12.5万机组进行增容改造的决策。在2001年,该厂首次对2号机组进行了增容改造,并先后投入1.8亿元资金,相继完成了1号至5号机组的增容改造任务。经过增容改造,12.5万千瓦机组单机额定出力提高到14万千瓦,全面实现了计算机分散自动控制,大幅度提升了设备自动化水平,平均每台机组降低煤耗15克/千瓦时,年发电量增加6.57亿千瓦时。目前,两台30万千瓦机组的增容改造的前期工作已全面展开。
  走科技含量高的路子,企业的路才会越走越宽。该厂投入大量人力对合理提高循环水浓缩倍率进行了科技攻关,将125兆瓦机组循环水浓缩倍率平均由2倍提高到了5.5倍、300兆瓦机组循环水浓缩倍率也提高到5.0倍,大大减少了循环水排污量,节约了循环水补水量。七台锅炉电除尘器全部实现#1、2、3电场定时放灰,除灰系统由原来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运行改为每班运行2小时;柱塞泵运行方式由原来两台泵同时运行,经过灰水运行的摸索、试验改为单台浓缩池、单台柱塞泵运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灰水系统补水量,减少了循环水系统排污量。
  ——建立责任追究机制,人人争当节能先锋。为使全厂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个职工都成为控制成本、节支增收的主体和责任者,该厂既从大处着眼,又从小处入手,在不断完善《大修、维护、管理费考核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对大修、维护费用,按项目、工程量测算后进行层层分解承包。费用指标细化到个人,人人肩上有任务,费用的节支情况与部门及职工的奖金挂钩,实行节奖超罚,把部门职工的利益和企业效益捆在了一起,让每一个部门、每一位职工都成为成本的直接控制点。该厂各班组纷纷将成本控制纳入经济责任制管理,检修班组的材料、费用支出采用“倒逼”成本控制法,设备治理维护采用“定工”、“定料”、“定额”、“定期 ”的方式进行承包。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费用,各个班组都结合实际制订了修旧利废管理制度,对设备、备品备件、原材料、工器具等材料的使用与消耗进行严格控制,使之与每位员工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节奖超罚,极大地鼓舞了员工参与节约的积极性。给备品配件建立档案,实施“精益”管理,每种甚至每件备品都有自己唯一的“身份证号”,严格管理,无一疏漏,降低了损耗和维护费用,提高了备品配件的利用率,提高了材料计划准确率。
  自上而下逐级考核与自下而上逐级负责的考核机制形成了,人人都打起了铁算盘,过去是先干后算或者边干边算,现在却成了先算后干,过去大手大脚用料的现象没有了,一块抹布脏了洗洗再用,大家开始扳起指头精打细算了,人人争当节能先锋。对大小修中被淘汰、更换下来的设备、仪器组件等进行了充分利用。热控检修队自动班对长期运行后磨损严重的#6机组B排回风门进行全面研究分析,决定用#2炉大修更换下来的另一种型号执行器代替,大大节省了材料费用;在#5机组给粉机电源大修改造项目中,电气检修队保护二班用库存的旧继电器自己“动手加工”       新电源柜,节约大修费24000元;在对主控室、网控室电缆夹层屏蔽网接地铜排装设工作中,电气检修队保护一班又       “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绝缘子”,仅材料费就节约18000余元。
  ——鼓励“修旧利废”,营造良好的节约氛围。在全厂范围内开展了“修旧利废大家谈”座谈会和修旧利废“金点子”征集活动,号召职工从节约“一块抹布、一团棉纱、一个螺丝钉、一张纸、一滴油、一分钱”做起,厉行节约,降本增效,为企业分忧;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以“争当增收节支先锋              做挖潜增效模范”的系列活动,向全厂发出了《节能公约》;厂团委将每个月的最后一周定为“青工修旧利废周”,组织青工集中修理废旧生产设备,并聘请资深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