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创业缘何在大学校园兴起

公益创业缘何在大学校园兴起全国80多所高校参与、160多个慈善项目方案,日前落幕的“青年恒好”大学生慈善项目征集活动,吸引了在校大学生的

公益创业缘何在大学校园兴起
  全国80多所高校参与、160多个慈善项目方案,日前落幕的“青年恒好”大学生慈善项目征集活动,吸引了在校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公益创业为何受到大学生追捧?公益创业对大学生未来创业有何意义?日前记者采访了部分参与公益创业的在校大学生和学生导师。
  公益创业理念走进大学校园
  中央财经大学大三学生孙悦和队友们带来的“让全国人民喝到健康免费方便的饮用水”项目,在此次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在孙悦看来,这个项目并不是为了营利,“我们项目的公益性体现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增加就业机会,并希望创造一个全民参与的平台,搭建一个公益服务和广告盈利结合的平台,这才是我们这个项目的目的。”
  “慈善意识在当今大学生中有着丰厚的土壤,公益创业的种子正在植入大学生心中。”KAB(创业教育项目)全国推广办公室总干事张坤说,此次大学生慈善项目征集活动,旨在培养大学生具备包含社会责任在内的优秀创业观念和技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何谓公益创业?湖南大学KAB讲师汪忠说,公益创业就是使用企业家的原则去组织、创造和管理投资,从而改变社会。商业创业者往往通过营利和投资回报率来衡量成果,而公益创业者的成就则来自于他们对社会的影响。公益创业类型主要有:创办和管理非营利组织,如慈善公益基金会等;创办和管理兼顾社会利益的营利性企业;非商业性的志愿公益活动等;产学研混合型。
  据汪忠介绍,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至少有30个商学院教授公益创业课程。
  公益创业方兴未艾有待开发
  在参加慈善项目展示的大学生眼中,“培养社会责任感”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获得该活动一等奖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研一学生任海铃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在现在看来仍应是大学生的首要素质。“比赛后很多人问我们,为什么会想起做大学生‘村官’培训这个项目。其实从2005年以来,我们就关注这个项目,我们了解到,大学生‘村官’确实想为村民做事,但又不知道做什么。”任海铃告诉记者,“如果没有对这个问题的持续关注,也就不会有我们这个项目。”
  “公益创业不是个人的,也不是某个组织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关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认为,公益事业是一个必然的社会目标,如果大学生在创业开始时就树立社会公益、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的理念,他们将更容易成功。
  北京林业大学创业导师陆军博士认为,在当前创业机会有限、成功率不高的情况下,应鼓励大学生投身公益创业。公益慈善事业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在美国的就业人口中,有10%左右的公民都在公益性的机构或组织里工作,而我国的公益创业还是一个方兴未艾、有待开发的领域。
  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苏州英格玛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庄志说:“企业招什么样的人才?当然是与企业价值观趋同的。技术、技能都可以后天培养,但是,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则很难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庄志建议,社会应加强对年轻人的慈善公益意识教育。
  陆军认为,目前公益创业理念已经走进大学校园,但是目前公益创业还存在不少困难,主要是整个社会对公益创业的理解还不够清晰,观念和意识还不到位。“许多学校对公益创业还比较陌生,师资、授课案例等问题不好解决,还需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公益创业教育模式。”陆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