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股指期货东风实施“蓝海”竞争策略

借助股指期货东风实施“蓝海”竞争策略

——浅谈期货公司如何应对股指期货的机遇与挑战

当中国的证券市场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深入正迎来它的全流通时代时,中国的期货市场巨大的发展机会也正扑面而来——金融衍生品交易将从股指期货开始,引发期货市场革命性的变革。它向人们再次证明: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为什么说它是一种革命性的变革呢?就是因为它不同于2002年以来中国期货市场的恢复性增长。因为那仅仅是对近十年清理整顿成果的初步显现,在现今中国商品期货市场规模不大、品种不多的情况下,恢复性的增长仅仅是一种量的变化。只有以股指期货为先导的金融衍生品进入后,才是一种不同以往的质的变化。因为金融业作为创新性很强的行业,确实需要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推动。控制和管理现货风险的新技术和新工具,促进了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提供信用风险的转移市场,拓展了保险业的范围;金融创新工程的应用,支持了资产证券化等创新的业务开展;而所有金融创新工具的应用,都因有金融衍生品为之提供整套的风险管理工具而得以成功应用。最后,中国金融衍生产品的不断推出,将增强中国在世界金融市场的话语权,尤其是金融期货品种的国际定价权。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这方面的作用将愈来愈明显。我们说它是一种革命性的变革,还因为中国的期货市场一旦推出以股指期货为先导的金融期货,必将引起中国期货业的巨大变革。这种变革将朝着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前进,同时也将改变现有的中国期货市场的格局,影响着中国期货市场的现存结构,冲击着中国期货市场各参与主体的行为,其中包括市场投资主体、服务中介机构、政府监管部门、行业自律性组织以及各相关期货交易所。

一般而言,期货市场中除了政府监管者是一个特定的角色之处,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结算机构和交易者都是市场的主体。我们提到,股指期货的推出,对期货市场的主体是一个冲击,实际上指

的就是这些市场主体的变化。

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就是,股指期货即将推出,作为中国的期货公司应如何应对?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手段?我们的经营策略如何选择?概括起来,笔者想归纳为16个字:即“因势利导,厚积薄发,出奇制胜,强本固基”。

策略之一:因势利导

什么叫因势利导?股指期货推出后,期货公司将要进行一场较之现今的商品期货更激烈、更宽广、更深入而又更持久的大战役。既然是战役,就得依势而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竞争中得以致胜。

这个“势”是什么呢?首先是借“市场之势”。现在各种媒体都在对股指期货进行报道,都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其交易量会是商品期货现有交易量的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我们认为,这仅仅是一种定性的说法,我们有过这样的测算,大家可以参考。去年下半年,中国证券市场首推权证产品,在11月底到12月份,首发的武钢、宝钢、鞍钢、白云机场、新钢矾等6只权证的量就超过了当时全部证券市场所有股票的现货量。作为金融产品家族的一员,认股权证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巨大成功,为我们提前演绎了股指期货的可观前景。

除了交易量的放大之外,股指期货的推出,会使得期货市场整体的收益极大地提高,从而使期货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也会带来极大地提升。我们所作的粗略收益分析是这样的:

1.市场可能的保证金规模。截至2006年5月11日,股票投资方向基金185只,净值总额3849亿元(包括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中的偏股基金)。保守估计,如果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证券投资组合需要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话,套期保值资金规模可能达到120亿元左右(假设期货保证金比率是12%)。如果考虑到还有部分资金追逐场内的套利机会,由证券投资基金一类机构投资者带来的保证金余额将有可能超过150亿元。如果假定其它机构投资者的规模与证券投资基金大致相当的话,如此机构投资者的非投机保证金余额就可能超过300亿元。由于股

指期货的制度设计为投机交易带来的极大便利性,同时考虑到我国证券市场3万多亿元的市场规模,那么假定投机性保证金余额达到200亿元应该是比较合理的。如此,整个股指期货市场的保证金余额水平可能将达到500亿至600亿元。

2.市场交易量水平。从股指期货模拟交易的情况来看,上海期货交易所金融期货模拟交易实验室共9家会员单位,总的模拟保证金余额大概在80亿至100亿元。在正常的市场情况下,一般日交易量可以达到50万手左右,即使考虑到模拟交易的投机冲动比较强烈的情况,在实际股指期货推出以后由于保证金余额水平可能会大大高于这次模拟交易的水平,并且套期保值和套利盘会占据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那么市场实际的日交易量水平预计应当同样可以达到50万手左右。

3.市场手续费水平。借鉴这次上海期货交易所模拟交易的手续费水平,交易所收取每手10元手续费,经纪公司收取的手续费水平应当至少可以在每手15至20元甚至更高的水平,市场每个交易日总的经纪公司手续费收入预计可以在750万至1000万元的水平。所以,“蛋糕”大了,各期货公司当然就可借此分到厚利了。

其次,要借政策之“势”。现在,我们业内的一个重大利好就是《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下称《条例》)将修改后公布。新《条例》将拓宽期货公司的经营范围,从而改变期货公司现在只能从事单一的期货纪纪业务的局面,从而引入期货的结算业务(不同于当前的结算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自营业务、国际业务。由于会推行各重要业务的单一牌照制,各期货公司的业务范围将扩大,利润的来源将增加,期货市场将步入中国资本市场的主流市场,期货公司也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重要的生力军。我们知道,现今的期货市场规模不大,期货公司的集中度不高,期货经纪公司只能是采取低级的价格竞争行为。股指期货上市交易后,仅从经纪代理业务而言,期货公司虽然仍然是以佣金收入作为公司

利润的主要来源,但由于新品种的总量放大,利润率将会有所提高。虽然从长期趋势讲,佣金价格竞争的方向整体向下,但它可以随着非价格竞争行为的增强而放缓。由于金融衍生品的基本功能是分散金融产品风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金融行业作为交易者是要参与其中的。可以预见的是,金融机构对于投资组合的需要,加上期货公司业务范围的放开,一定会从事金融期货的自营与理财。这样,期货市场的企业就不限于佣金价格的高低,而是取决于资本所得,即考虑资本收益率的大小了。同时,由股指期货引起的市场广度与深度的拓展都是现在所不可比拟的,期货公司相互之间的竞争行为就会让渡给非价格行为和组织行为,即促使产品创新、技术开发及营销水平的提升。这将促使期货公司的集中度提高,最终的表现就是促使期货行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第三,要借客户之“势”。股指期货导入后,投资者的结构会产生较大的变化。从期货市场交易主体来分析,股指期货的引入,除了以上提到的会增强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之外,同时也会提高期货市场的发展程度和层次。目前,期货市场投资主体发展程度较低,决定了“散户投资”是国内期市的重要特征,投资者结构极不完善,极大地影响了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股指期货的引入,会改变市场投资主体的结构和参与程度,形成主体结构的多元化,适应金融期货市场发展的需要,一定会形成以期货交易所为龙头,以期货公司为主体,以国有企业、上市公司、OFII、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和投资基金为骨干的市场格局。到那时,机构投资者时代的到来将会成为中国期货市场发展成熟并与国际期货市场接轨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市场参与者结构的变化,自然也提升了期货公司的服务层次,从而为公司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条件。

第四,要借股东之“势”。股指期货推出后,各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以及

商业银行会保持高度关注。以证券公司为例,各创新类、规范类证券公司相继参股和控股期货公司。可以预料,中国期货市场将演绎水平更高、实力更强的股东背景为依托的期货公司竞争大赛。从现在的政策消息可知,期货公司选择股指期货业务,公司的注册资本、净资本必然构成期货公司一个刚性门槛。核心资本的扩大,应该是期货公司实力增强的表现。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为分享中国股指期货高水平的收益,对各期货公司的股东来说,从3000万元注册资本金增加到5000万元注册资本金,相对于今后的股指期货交易资本收益率,应该是划算的。当然,这要取决于股东的定位,无论如何,期货公司在未来的期货市场中立足并发展一定要取得股东的支持。当然,这个股东可以是原来的“主人”,也可以是新的“东家”,既可以是金融机构,也可以是实业集团或上市公司,甚至是外国的投资者。即使是维持现有的最低3000万元的注册资本金,也须借助股东之“势”,明确期货公司准备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综合业务型的,还是单一业务型的;是以金融期货业务为主,还是以商品期货业务为主;是仅从事代客理财的资产管理,还是仅作IB公司。这一切一切,都必须由股东来决定。由于股指期货交易导入后,人们不再拥挤在只能经纪代理的“独木桥”之上,而是会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期货市场服务体系。“龙有龙路,虾有虾道”,目前到了让股东来决定方向的时候了。

第五,要借人才之“势”。过去,期货市场由于规模小、赢利少,不仅吸引不到众多的优秀人才,也难以留住众多的优秀人才。股指期货引入后,期货公司的利润来源增多,期货的发展平台会加大,人才的自我价值实现的各种基础会加固。期货公司要做大做强,或做专做强,就必须借各种各样的人才形成复合型的人才团队。只要有了人,期货公司就有了发展的根本。

当然,这中间包括人才的组合、人才的选择、人才的激励、人才的约束

、人才的使用、人才的培养等。在以股指期货作为先导的金融衍生品引入后,原来的人才队伍就有了源源不断的供给,从而为期货公司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除以上之外,期货公司的因势利导,还可以细分出更多的借助之“势”。有了这样的“势”,期货公司在经营中就能游刃有余,应用自如了。

策略之二:厚积薄发

在巨大的发展机会来临前,期货公司还必须作好过细的准备,从而做到厚积薄发。只有“厚积”才能“薄发”。那么,“厚积”要“积”哪些呢?从公司这个微观主体的角度来看,笔者以为主要应“积”以下几个方面,或者说在股指期货交易推出前,应尽快推进以下几项具体准备工作,供大家参考。

一是要尽快建立实现股指期货交易的新技术平台。由于股指期货交易量较之现在的商品期货交易量会巨幅放大。如同车流量加大以后,我们要修高速公路一样。这就需要我们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技术系统的对接工作,一是与证券各网点的证期合作交易的通道对接;二是与中国金融衍生品交易所系统对接;再则,就是尽快与金融软件商取得联系,合作开发大规模大容量的交易结算、分级开户和分层次风险控制的二级管理子系统,并着手进行软硬件设施升级扩容的研究、论证和准备及具体实施工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期指未动,技术先行。就通道式的服务而言,严格而又便捷的开户,提供迅捷且多用途需求的交易软件,大容量的结算升级,实现便捷的银证期转账和网银服务等,在增值服务中,套利交易的电子化设计以及程序化交易程序等等,都需要先进的技术系统的支持。

二是要尽快组织好股指期货交易前的研究分析工作以及教育培训工作。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公司的研究分析要上一个新台阶。要构建起实力雄厚的研发体系,在投资研究部门,在人才结构、组织架构以及分析功能上都要有全新的定位。例如,在研究部的功能上要依赖完善的数据库。数据库的建设是为了把期货相关

的信息组织起来,并设置相应的数学模型,方便日常研究,从而使研究人员从简单、重复、枯燥、同质的信息中解放出来,从而用技术计量分析模型和信息数据来分析目标对象。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研究分析不是就数据而论数据,而应该是利用信息和分析准确地预测未来的价格走势。

另外,要尽早做好股指期货的培训工作,这中间既包括员工自身的教育,也包括投资者的培训工作,尽可能地采取理论讲解与实践指导相结合,单向传授与双向互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股指期货相关理论知识及业务技能的强化培训。要制订好培训计划,明确目的、效果和时间安排。尤其是公司的员工和证券公司的期货业务骨干,要形成适应股指期货的业务发展的思维观念和全新模式。

三是要尽快建立高效、安全的资金划转通道和便捷的查询服务通道。股指期货交易推出后,资金划转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之一。由于证券公司的客户目前仍未实现统一集中交易,而各银行又采取区域分割体制,这对于公司整合全国的期货客户资源形成了较大的资金障碍。从现在起,早日连通全国性的银期转账系统,并探索期证划账系统的使用,使客户能在网上交易,使资讯网站的服务能保证资金的划转并能高效率完成。其解决的方式:一是通过工行或建行的银期转账系统实现客户在全国范围内的即时转账,二是可通过期货公司在客户集中的省和地区设立简易的营业部(预计新《条例》会对设立营业部的条件有所放松)。这一来,就便于开立保证金银行账户,使投资者划款方便。以上两种方式都是客户结算账户与期货公司保证金账户之间划转,符合监管规定,同时也利于刚刚成立的期货保证金监管中心进行管理。

四是要尽快更新公司的宣传资料,以崭新的面孔推出公司的形象。金融期货推出后,会使得各公司的竞争更加激烈,评价优秀公司的标准会更趋于科学,竞争对手会更加强大。因此,公司要以优质强大的期货公司形

象树立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之中。其中有两项具体工作:一是尽快更新公司的宣传资料,补充最新的公司形象材料;二是要加快公司的网页改版及更新频率,不仅使网上交易客户能得到实时行情和网上自助下单的交易服务,而且使客户能得到各种在线的远程服务和其它的个性化服务。

五是要尽快地开展股指期货客户的联系及接洽工作。股指期货客户是一个较现有的商品期货更为庞大的客户群体。以股指期货为桥梁,可以将中国的期货市场与证券市场、货币市场等资本市场各子市场联系起来。具体如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OFII、上市公司以及所有资本市场的各种投资者都是股指期货的潜在客户对象。从现在起,只有摸清客户的分布,初步与他们接触,了解它们的需求,着手准备为它们服务的资料,沟通相互的感情,渗透期货公司的影响。同时要创造股指期货上市交易的各种服务条件,如资讯、资金及下单系统,随时准备将潜在的客户转化为期货公司的现实客户,从而为公司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最后,要加速构建期货公司的风险控制体系。具体来说,从现在起,在原有的公司风控系统基础之上,重点要抓好建立以风险控制委员会为核心的风险管理的执行体系。通过制定和监管、实施适用于整个公司的风控政策,使期货公司的风险达到可测、可控和可承受的总体目标。风控的政策应当与公司的业务性质、规模、复杂程度和风险特征相适应,与公司总体的业务发展战略、管理能力、资本实力和能够承受的总体风险水平相一致,并符合监管部门的有关要求。要逐步开发以风险价值(VAR)为核心的定量化风险工具。例如,可以通过计算各业务部门、各投资组合和各交易账号在任意特定时间内和不同置信度的风险价值(VAR),从而统计出公司总体的市场风险状况,汇总全公司总体的风险水平,从而使公司决策者能掌握公司的市场风险状况。再

则,应根据期货的业务特点,全面梳理业务流程,针对各环节作出合理的组织体系安排和明确的职能划分。

在加速推进风控工作中,可以考虑针对未来期货市场的高风险性,在公司尝试建立风险的限额管理,即风险限额的内部审批程序和操作规程,再根据公司期货业务性质、规模、复杂程度和风险承受能力,设定并定期审查和更新限额。尤其是期货公司以后涉足资产管理和自营业务之后,限额管理尤为重要。这种风控限额管理主要解决三个基础问题:一是采取根据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的方法配置公司的风险资本。例如,中国金融衍生品交易所下一步要求经纪代理公司的资格条件之一就是要在交易所配备600万元的风险准备金,公司内部配置1000万元的风险准备金,还要依据公司的交易量和交易额加以调整。我想这也许就是基于该方法计算所得。二是针对公司的不同层次建立市场风险的限额管理体系。三是建立市场风险的监控预警机制,这里不再展开叙述。但工作需要一点一点去做,不用担心金融衍生品的市场有多大,倒要担心期货公司能够承受多大的风控负担。风控机制建好了,公司的业务吞吐量自然就扩大了。

除以上之外,有些公司还要加速推进期货公司作为综合类期货公司的准备工作。新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推出之后,期货公司必须力争获得政策允许的各项业务牌照。前面提到,当前期货公司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太激烈,这是与中国的期货公司业务单一有直接关系的。随着期货公司从事各种业务资格的放开,各期货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将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其中包括期货结算业务(金融结算资格)、期货经纪代理业务、期货自营业务、期货资产管理业务、期货资讯服务业务、期货培训业务、期货国际化业务以及期货公司的融资服务等等。为此,公司必须做好人员配备、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设计及各业务的风险控制等具体的准备工作。例如,

在公司中是按照独立核算的各子公司形式存在,还是以部门的形式存在等等。

策略之三:出奇致胜

第三方面,笔者讲一下期货公司在股指期货引入后,如何与对手针锋相对地进行竞争,从而为竞争优势而战,为市场份额而战,为差异化而战。我们在前面提到,股指期货先期导入后,期货公司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竞争”是我们每一个期货公司主要负责人所不能回避的,但如何在竞争中胜出,这也是我们这些人所强烈渴望的。在以上思想的支配下,企业往往在“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之间选择其一来确立期货公司的服务在市场中的独特定位,以便打败竞争对手,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份额。然而,追求“差异化”战略意味着相应地增加成本,而以“成本领先”为导向的战略有限制了企业的利润率。这里,笔者想向大家推荐一本书,由韩国人W·钱·金和美国人勒妮·莫勃涅所著,叫作《蓝海战略》。《蓝海战略》作者在作出上述分析后认为,我们需要摆脱“红海”这个已知市场空间的血腥竞争,开创“蓝海”这一新的市场空间,即实现从关注并赶超竞争对手的行为转向为买方提供价值的飞跃,通过跨越现有的竞争边界来看市场,并将不同市场的买方价值元素重新筛选并重新排列,从而为公司重建自己的市场和产业边界,开启巨大的潜在需求。

《红顶商人胡雪岩》中有一句话讲的是:“如果你拥有一县的眼光,那你就可以做一县的生意,如果你拥有一省的眼光,那么你可以做一省的生意,如果你拥有天下的眼光,那么你就可以做天下的生意。”这里说的是一个人的视野对经商的重要性。“在商言商”,企业经营者都是商人,不能不讲利润的创造。这种利润从何而来,就要选择“蓝海”竞争战略。再例如,现在大家都在讨论股指期货引入后,如何在这个战场中厮杀,去抢占份额。但我想另外有一个市场也不要忽略,即商品期货市场,因为它

也有巨大的利润空间。有金融背景的期货公司从事股指期货交易之后,由于客户来得容易,会挤占原有的资源。有些公司对原来从事商品期货的客户会在客观上形成顾此失彼之势,但专业性的期货公司就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做大做强这块服务。加上与之相配套的现货贸易公司在仓单、货运等服务的增值,随着以后钢材、塑料、原油、天然气期货品种的上市,期货公司同样也可以做到卓尔不群、竞争胜出。笔者相信,每一个期货公司的经营负责人都能寻得找到自己竞争的“蓝海”,确立自己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的地位。

策略之四:强本固基

笔者认为,一个公司要想持续发展,不能仅仅关注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尽管它是目前的“亮点”,确实需要我们选择好自己的经营竞争思路、竞争手段以及作好竞争前的充分准备,但同时我们也需要在企业的基础上下功夫。以前行业基础薄弱,企业积累不多,客观上缺乏做大做强的经济基础。但我们不能只顾当前,而是要在顾及当前的过程中,也要在企业原来的竞争格局中,在未来的所有竞争格局中稳固地确定自己的地位。所以笔者认为,作为期货公司,作为一个金融企业,要构造起自己的现代金融企业的规范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笔者曾在《期货日报》上发表了观点,即《论构建现代金融企业的规范基础》。笔者以为至少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高效的组织管理体制;科学的决策体系;明晰的发展战略;有效的人才激励和约束机构;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以及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等等。不能认为这是企业的“虚张声势”,至少在广发期货公司,我们正一步一步地努力去执行它。“磨刀不误砍柴工”、“功夫在诗外”。我们在感叹一些质优企业总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胜出时,其实它们在内部的扎实基础上是下了大功夫的。

无论如何,股指期货的导入,对我们的整个行业都是极大的利好,召唤了多年的“期货的春天”终于将拍门而入了。让我们借春天美好时光,勤奋耕耘吧。“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让我们敞开胸怀,伸出双手,去拥抱期货市场大发展的一轮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