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公开、公平、公正

企业文化——公开、公平、公正很多企业强调公开、公平、公正的管理原则,强调企业管理的透明化,甚至提出“玻璃缸管理”的说法。但现实中,究竟有多少企业能做到呢?其实,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只适用于社会管理,它是人民监督政府的有效手段,而不能滥用在企业管理中。在社会上,先有了大众,才有了为大众服务的政府,大众是政府存在的条件,政府靠大众的税收而生存。在企业就不同了,先有了企业,才有了为企业服务的员工,企业是员工存在的条件。企业和政府的地位正好相反,在政府管理中要强调公开、公平、公正,在企业里也要照搬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可以说没有企业能完全做到。
  
  企业中没有完全公开
  
  企业里面有些事是只能做、不能说的。比如,要降低销售重心、切换某些大客户,事先就只能在小范围知道,不会公开说。随着公司政策的调整,逐渐降低切换风险。但即使切换成功了也不会说,因为担心现在的客户会有想法,忧虑下一个会不会是我。有时,企业的人事任命是迫不得已的或是公司内部利益争夺的结果。任命的原因不能公开,要把知情者控制在较小范围,否则对公司会有更大的伤害。表面上,公司还是团结的,这种团结有利于公司发展。有的企业讲:“我们企业选拔人才采用的是赛马的方式而不是相马的方式,这样就可以给所有的人公平的机会了。”但是,企业实际上是先“相”好马之后,才给这匹马投入资源,和其它的马来赛。这个“实际上”的做法,也是做得说不得的。
  有些事是只能说、不能做。彩电行业经历过几次价格同盟,每家企业在开会的时候都说要保持价格稳定,但都只说不做,或等别人做。往往开完会议正是进行价格大战的时候。如果你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最后损失反而可能最大。而这样的做法,企业也是只做而不说的。
  企业里如果完全公开,就会暴露管理层的矛盾(很正常的矛盾),从而引发企业的危机;就可能让对手了解我们的策略,从而陷入危险的地步。所以,企业所
宣传的公开往往是一种相对的公开,往往是一种低层次上的公开,而不是绝对公开。总之,更多的时候“公开”只是一种宣传。
  
  站在哪个角度来看公平、公正
  管理学里面有个公平理论:公平是比较你的付出和你的收益的比例,和别人的付出和别人的收益的比例。如果两者相等或者你的多,你才感觉到公平,否则也会有抱怨,说不公平的,感到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合理的回报”。也就是说,公平是个相对于别人的概念,而不是自己绝对得到多少的概念。所以,对企业来说,要使每个人都找到平衡点实在是太难了,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根据企业战略的需要,保证某个人或者某一个小团体是满意的,在一定程度上取得“公平”的回报。
  同样,企业里面也没有绝对的公正。我想,可以站在两个角度上来看待这个问题。站在老板的角度上看,我的用人政策、我的管理理念、我的经营做法等对所有员工都是公开的。我倡导员工出好的创意来争取资源,大家都在一个平台上做事情,我就做到了公正。但是,站在员工的角度上来看,老板这样的做法并没有考虑到我的感受,对我是不公正的。
  所以,在企业里面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