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的创新

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的创新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俞国良田慧生张?
 
  全国首届“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学术研讨暨工作会议综述  

  1999年10月19日,中央教科所和广东省教育厅联合召开了全国首届“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学术研讨暨工作会。来自北京、广东、浙江等20多个省市的同志参加了会议。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吕福源和广东省省委常委、副省长卢钟鹤等领导出席会议,吕福源作了重要指示和讲话。会议期间,中央教科所所长、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负责人阎立钦教授,就此项实验研究进行了部署。与会者就创新教育的目标、特征、功能、方法和途径,以及创新教育与教育观念、教学过程、教育方法、教师素质、课堂教材改革和中小学生创新素质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对广州、东莞、深圳等地开展创新教育的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

  一、创新: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创新应该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吕福源副部长在讲话中对此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他认为,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抓住了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这项工作非常重要。他说,当今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信息世界化脚步日益加快,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随之发生变化,掌握知识的多少已不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看其是否具有迅速学习掌握新知识的本领和进行创新的能力。这给教育带来了极大挑战,教育不能无视这种变化。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基础性战略地位,决定了它必须大力倡导创新教育,这是摆在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吕福源强调,江泽民总书记在近年来的几次重要讲话中都提到了创新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教会后如果不及时研究创新问题,我们就会落伍。这次会议把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作为重点课题,组织全国力量进行研究,这是科教兴国、增强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具体举措,值得充分肯定。一个国家拥有创新人才多少,将决定经济发展的快慢,也决定科技进步的大小。他指


出,虽然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涉及方方面面,但勿庸置疑的是创新必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

  吕福源副部长对创新教育重要性的阐述,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共鸣。就大会的主题发言和递交的会议论文来看,代表们对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的认识,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梳理。

  一是对创新教育的理解。创新教育的概念、目标、任务、功能和方法,以及创新教育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当前创新教育中的主要研究课题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阎立钦教授认为,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认真做好“普九”工作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他特别强调,创新是有层次的,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予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而赵希凤则把创新教育定义为:以现代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创新学理论,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特征的综合性素质教育。刘达中提出:创新教育可从八个方面来综合实施,即思想观念、理论体系、课程教材、课堂教学、师资素质、教育体制、督评机制和法规系统。浙江省教科院院长方展画教授从时代对创新教育的选择谈起,详细地阐述了浙江省推进创新教育的研究框架与方案,他提出的创新教育模式认为:小学是“做中学”,初中是“学中学”,高中是“创中学”。

  可以概括地说,创新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素质教育应有的内涵。其中,创新教育的涵义应涉及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内容,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二是创新教育的一些理论问题。这些理论问题涉及创新教育及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关系,创新教育的科学基础,创新教育的主要途径,以及创新教育与脑科学、其他学科的关系,创新教育与创造教育、主体性教育的关系等等。河北省创新教育实验研究课题组认为,创新教育的科学依据包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教育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说,关于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脑科学、思维科学、创造学和创业学的理论等;山东省淄博市教委在中小学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实施方案中,把“新颖”作为创新的本质特征,认为中小学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学生时要看全面素质和全面发展水平,即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来进行衡量。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强调,改变传统教育的一些做法,运用创新教育的观念和理论指导教育,以此要求加工教育内容,转化为实际的操作方式,并辅之以必要的组织制度作为保证。上述认识,把创新教育和学科教学以及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构成了初具规模的学科创新教育模式,值得肯定。

  当然,创新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举措,是对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有鉴于此,厦门六中的代表认为,实施创新教育的理论依据必须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并借鉴国外创造教育的基本理论。杭州二中则提出,创新教育是教育现代化发展一个阶段。创新教育是一种重视人的主体性,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的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模式。这些看法,对创新教育与主体性教育的关系作出了较好的注释。至于创新教育与创造教育,吕福源部长在报告中明确指出,创新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要大大超过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可以说是创造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升华。

  三是人的发展与创新教育。如前所述,创新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要培养创造性人才,促进人的发展,因此,创新教育与人的发展两者关系十分密切。在这方面,山东淄博市教委的概括比


较适当,即创新教育要促进学生一般智力的发展、创造意向的发展、创造性思维水平的提高、创造人格的发展、创造技能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要培养一支创新型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广东省中山市教委以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为主旨,探索多样化的创新教育模式,强调通过创新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山东省教科所张志勇在《创新教育论纲》中指出,儿童少年时期是培养开发人的创新素质的关键期;人人都拥有创新潜能,学校和社会应该为这种潜能的开发提供土壤和氛围。阎立钦教授也非常强调“土壤”和良好环境的重要性。

  二、创新教育:走向教育创新的必由之路创新教育是走向教育创新的必由之路,这是本次会议全体代表的共识。然而,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的创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惟其如此,代表们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

  第一,创新教育与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我们不但要建立符合创新教育主旨的学习观、知识观、教学观、人才观,而更要建立符合创新教育要求的素质教育观、终身教育观、育人环境观和学校管理观。阎立钦教授在谈到创新教育的内容时,把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作为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广东省顺德市通过体制创新实现教育观念创新、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做法值得仿效。它们建立以政府为主、社会性为辅的教育投入新体制,建立统分耦合的教育行政管理新体制,建立教师队伍的动态优化体制,从而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学校的自主发展能力得到加强,并充分调动了校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汕头金山中学则是通过主办“创造节”、创新主题班会、创新教学法、创新教学手段和指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等,来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观念。深圳市东晓小学的林宏章则认为,创新及其观念的变革,应从科学启蒙开始。因此,可以说教育观念的变革,是创新教育实践


的前奏。

  第二,创新教育与教育方法。选择何种教育方法涉及到教育模式,而教育模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广东省实验中学提出以考试改革为切入口推进素质教育,他们的主要经验涉及到教育模式的转变,即对校内综合考试改革进行全面设计。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教委认为,“学创结合教学”是中小学创新教育的基本形式。他们认为,学习有了创造才能提高其价值,创造有了学习才能获得结果;学习中有创造,创造中有学习,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学习,这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此外,把创新教育通过有效的教育方法,扎根在基础教育中,落实在课堂教学里,扩大了创新教育的时空观。当然,创新型教育方法,不仅涉及到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同时也涉及到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涉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和师生互动式的教育,也涉及到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所有这些,都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进一步探索。

  第三,创新教育与教学过程。众所周知,教学过程包括一系列教学环节,也包括教学中的经验、知识、反思与创新的关系,以及备课、上课和复课等环节。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教学活动案例等内容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安徽省芜湖市教委“创新型教学模式研究”,对我们不无启发。他们认为创新型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媒体地位的转变和教学过程的转变等方面,特别强调由讲授说明的进程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研究、协作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由此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创新教育课题组则主张实施“自主创新性教学”,即着眼于促进和发展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教学过程。总之,在创新教育的具体实践中,教学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方面的研究,不但对创新教育的理论建设大有裨益,而且对创新教育的实践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第四,创新教育与学科教学。阎立钦教授在大会上提出,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


道。四川省教科所的同志从中小学创新教育课程设置方面谈了看法。一是课程设置要体现“创新性”,要设置“创造性”课程;二是课程设置要适应“综合化”,中小学要以“整合式综合课程”为主;三是课程设置要加大美育比重。江苏省常州市教科所的同志从学科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制度化建设提出了建议,即一方面从制度上加以禁止,例如不准满堂灌,不准加班加点等;另一方面从制度上加以倡导,如,朱川彬从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中探索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山东诸城市“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及创造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第五,创新教育与教师素质。教师素质是创新教育成败的决定因素之一。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阎立钦教授一再强调,要重视“教师创新问题研究”。江苏省苏州市教委专门把“开发教师创造力”作为一个研究课题,他们把构建教师创新体系、加强教师培训、合理配置教师、课程中教师创新能力的发挥和现代教育技术等作为研究内容;马鞍山市七中则把“初中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四川新都一中,通过班集体建设来培养教师创新能力等。创新教育确实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首要的问题是对教师进行培养训练,使他们逐步提高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真正成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师。

  第六,创新教育与儿童青少年教育。儿童青少年时期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创新性人才,这是事关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大问题。自然地,这个问题引起了与会者的特别关注。吉林省“中小幼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认为,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教育,创新教育既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又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儿童青少年创新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浙江省舟山市普陀二中,以“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才素质”为题从创新性的教材和课程体系,创新型教师、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创新型的集体气氛以及现代教


育技术的应用、激励性的评价机制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水平。四川省广安市从“构建创新管理”的角度,阐述了培养创新人才的体会;广东韶关市武江区红星小学则提出,树立创新观念,营造创新氛围;塑造创新师资,探索新模式构建创新机制,培养创新人才。所有这些做法,都说明我们正在把培养21世纪的创造性人才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重点工作。相信以此为契机,我国的儿童青少年教育将会在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智力、思维能力、评价、预测和完成的能力等创新才能方面跃上一个新台阶。

  第七,创新教育的综合实践。创新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支持,需要一种激励机制,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但这里要强调的是,创新教育需要行动,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以及一切有权之士、有智之士、有识之士、有志之士的具体实践。阎立钦教授强调要把行政措施和科学研究作为两条线,双管齐下,相辅相成。在这方面,与会者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例如,珠海市教育研究中心的做法是:(1)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创新学习;(2)优化课程体系;(3)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提高教和学的创造性水平中的作用;(4)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5)充分发挥劳技课在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中的作用;(6)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艺术创新活动;(7)开展以自强图新为宗旨的德育系列活动;(8)建立适宜的教育评价体系;(9)开展以培养创新型教师为目的的教师队伍建设活动。河南省焦作市创新教育研究课题组则把教育观念的更新作为创新教育的前提,把教学方法的创新作为重点,教师队伍的素质创新作为关键,评估体系的创新作为保证。具体举措是教育观念的创新、文化氛围的创新、教育内容的创新、教育模式的创新、学生素质发展目标体系与评价体系的创新,贯彻了全面性、广泛性、动态性、民主性、激励性、形成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在


上述措施下,他们的创新教育业已初有成效,其经验介绍也引起了与会者的兴趣。此外,杭州市学军小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做法,厦门市康乐小学创新教育的具体实践,安徽省蚌埠市二中“努力构见创新教育模式,大力推进创新性教育”,探索超常学生的创新教育途径和方法等,都得到了与会者的肯定。当然,作为创新教育的具体举措的实践,几乎所有参加中央教科所主持的“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的省、市和学校,都有十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积累了许多有益的做法。

  三、几点启示:从创新的视野看学校教育启迪之一,创新型的学校环境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基础。

  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有一个创新型的学术教育环境,一个创新的氛围,否则就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创新型的学校环境是指对个体创新能力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各种学校因素,包括校长、学校管理、校园环境布置、教学评估体系及班级气氛等。

  1.创新型校长。校长可以说是任何一所学校的关键所在,一位创新型的校长一般说来应具备下面这些特征:首先要具有创新的个性品质,对工作非常热心,这样,他才会永远具有好奇心,才会不断学习新的东西,接受新事物,才容易真正转变观念,认识到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创造性发展的重要性,才能拿出具体措施来实施素质教育。其次,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校长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最终目标,使学生全面发展,鼓励教师进行创新教学;不受常规限制,善于发现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想方设法给予解决。创新型的校长还应采取创新的领导方式,喜欢听取新见解、新想法和新建议,组织和安排工作时更多地强调所要达到的目标,而不限制具体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就能使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型校长还要善于营造一种积极、愉快的气氛,使师生在其感染下努力工作、学习。

  2.教学评估体系。以往的中小学教育,都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


作为衡量教学工作的唯一标准。创新教育不是不要考试的教育,关键是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我国基础教育有优良的传统,就是重视双基的训练,这个传统应该继承和发扬。实际上,中小学的任务确实是给学生打基础的,这种基础不仅指基础知识的基本概念,而且也包括基本能力的培养,其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只有在学校教育中上上下下统一认识,转变观念,以培养出创新人才的多少,取得创新成果的多少作为评价一所学校、一位校长、一名教师工作的标准,创新教育的实施才有根本的保证。创新型的教学评估体系决定了学校管理、教师集体、学生集体和学校环境布置等的创新性,而这些因素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创新型的学校管理使教师的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得以进行创新教学;教师与学生生活在一个创新型的环境中,身心才能得到愉快、健康的发展,创新潜能才能得到开发,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启迪之二,创新型的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

  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其前提是必要有创新型的教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在于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所谓创新型的教师,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创新性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和个性特征等。

  1.创新型教师的教育观念。课堂教学是进行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创新型教师应形成以下四个基本的信念。

  (1)坚信每一个正常的学生都有创新潜能,都能通过适当的教育,取得创新型的成绩,成为某一方面的创新人才,因此,创新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坚信人的创新能力及其发展有类型和层次上的差异,因此,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培养每位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坚持注重个性,因材施教。

  (3)坚信学生创新能力发展过程中,教育起着主导作用,教育是培养个体创新素质的最佳途径。当然,这里所


讲的教育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

  (4)坚信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全面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创新型教师的教学策略和艺术。很多具有高创新素质的科学家在描述他们的老师时,认为对自己的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的老师具有以下这些特点:平等地对待学生;鼓励学生独立自主;言传身教;热情,经常与学生在一起;给学生提出恰当的奋斗目标;精于个别教学;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等。根据创新型教师教学的特点,这里总结出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1)放弃权威思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鼓励大胆质疑和创新。

  (2)推迟判断,允许学生有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判断和评价。

  (3)重视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的课外活动。

  (4)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训练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过程。

  (5)善于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要仅限于让学生复述,最好是能引起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6)创造性地布置作业。

  启迪之三,创新型教学方法是推进创新教育的保障。

  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创新教育主要在课堂中进行。根据创新素质训练的方法和创新教学实践芯?椋?纬闪艘恍┍冉嫌行У摹⒂τ梅段Ы瞎愕慕萄Х椒ǎ?庑┙萄Х椒ǘ蕴岣哐??拇葱乱馐逗痛葱履芰Υ笥旭砸妗?
  1.发现教学法。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给他们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己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规则的教学方法。

  2.问题教学法。教师针对学生在生活、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分析、寻求假设,进行实验,以求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3.讨论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组成小组,通过听、说以及非言语的方式互相交流,以期达到教学目的。由于讨论教学法的内容是灵活的,因而这种方法常常用于实现一些较大的教学目标,如主题掌握、态度转变、道德发展、掌握交往技能等。

  4.开放式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是不拘泥于死记硬背现成结论,而是着眼于各种不同结论的选择,强调现在知识的动态性和能力结构的稳定性。发散思维训练法、创造性戏剧法等属于开放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