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岗职工到创业先锋

初冬的一个凌晨,街灯眨着惺忪的眼睛,晨风吹来,给早起的人们送来了一阵阵寒意。时针指向3时整,家住城厢街道育才东苑社区的闻利春穿好衣服,骑着三轮车匆匆向水产市场赶

初冬的一个凌晨,街灯眨着惺忪的眼睛,晨风吹来,给早起的人们送来了一阵阵寒意。时针指向3时整,家住城厢街道育才东苑社区的闻利春穿好衣服,骑着三轮车匆匆向水产市场赶去。每天,他都以这样早起忙碌的方式,迎接新一天的到来。在别人看来,这样的生活未免枯燥乏味,但闻利春却很知足,乐此不疲。

同10年前相比,闻利春的境况已经好多了,不必为找工作而四处奔波碰壁,如今的他已是一个拥有800多平方米经营面积的酒店小老板。从下岗失业,到自主创业,闻利春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闻利春出生于1965年,高中文化程度,是一名复退军人。结束13年的军旅生涯后,1990年闻利春转业到了萧山宾馆工作,做起了开元保龄球馆厨师领班,开始憧憬着自己的美好未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1年宾馆转制,他和妻子同时下岗,成了双失业家庭,生活一下子陷入了窘境。无情的现实,将闻利春七彩斑斓的梦想击了个粉碎。

男儿当自强。历经了军旅生涯历练的闻利春,没有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夫妻俩尝试了各种工作:开出租车、做棋牌室厨师、当保姆……这是一段靠打零工维持生计的日子,也是闻利春尝试就业付出的艰辛。看人家眼色行事,不如自己“另起炉灶”。经过慎重考虑,闻利春决定开创自己的事业。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闻利春创业的第一步,“原始成本”仅两项:部队所学的烹饪技术和从亲戚朋友处借来的12000元。他在自己居住的小区内,转租了一个40多平方米的店面,开起了一家便民小吃店。为了节省成本,他没有雇员工,夫妻俩每天起早摸黑,像个不知疲倦的“机器人”。

转眼间3年过去了,随着资金的积累,闻利春萌生了增加经营项目的念头。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他决定开一家大型酒店,地址选在临浦建材商贸城,并取名为“老兵大酒店”。这个倾注了军旅情节的名字,也蕴含了一名老兵执着追求的炽热情怀。

从小本生意到经营大酒店,这一步闻利春走得很大胆,也走得很辛苦。100万元的投资预算,是一个巨大的压力。为了筹集资金,闻利春多方奔走借贷,把自己的住房抵押。在政府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下,闻利春又得到了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的扶持。

经过紧张筹备,2007年9月1日,“老兵大酒店”在临浦建材商贸城热闹开张。闪烁的霓虹灯招牌,整洁优雅的装潢环境,再加上可口实惠的菜肴,酒店生意一炮打响,食客纷至沓来。但命运又跟他开了个玩笑,困难接踵而至。酒店开张3个月后,遇到了为期半年的道路封闭施工,酒店日经营额急转直下,门庭冷落食客锐减。

办法总比困难多,凭着一股子韧劲,闻利春积极应对。地理位置没有优势,他拉横幅,打广告;为吸引客人,他研究特色菜,推陈出新;经济不景气,他实行打折、送餐券,搞促销;面对“招工难”,他坚持“眼睛向内”,到附近村里招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闻利春的“老兵大酒店”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回头客”越来越多,招牌越来越响。如今,酒店经营面积达到三层,80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00多人就餐,是临浦商贸城一家数一数二的大型酒店。就连萧山城区甚至杭州的不少顾客,也会经常上门光临。

把酒店做大做强,一直是闻利春的心愿。眼下,一个新的构想已经在他脑海中形成:把酒店三楼改造成旅馆,增加住宿场所,扩大经营项目,实现吃住“一条龙”服务,让“老兵大酒店”叫响钱江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