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开发要懂得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

产品开发要懂得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
随着消费意识的抬头,如何满足消费者“情感的需求”才是现今产品开发的“显学”。

  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说过:“麻烦并非来自我们不知道的事;而是来自深信是真但却是假的事”。我不知道马克·吐温为了何人或何事在何种时空背景下说出这句话,但是这句话用在21世纪初,用在只有百年发展史的“工业设计”这门学科上,是发人深省的。回顾近百年的工业设计史。我们发觉,这个学科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设计理论永远在“变”;如果我们死守特定时空的“真理”而不能与时俱进,那么麻烦的事就会接踵而至。

  譬如说七八十年前,我们深信只要能以大量生产的方式来生产人们所需的物品,消费者就会因为相对便宜的价格来购买你生产的产品。当然这种想法在物质缺乏和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的时代是被普遍接受的。例如在20世纪初福特公司所生产的T型车。但是随着竞争者的加入,生产技术的提升,品质成为另一个大众消费吹捧的“设计真理”。日本这个国家就是搭上这股“品质至上”的思潮从抄袭模仿转而追求品质进而打败欧美的最佳案例。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产品(特别是电子产品)以其产品质量称雄全世界。但是曾几何时,品质成为一个国家外销产品的基本入场券;消费者转而追求的是产品性能。中国台湾和韩国搭了这班车。他们用相对便宜的价格、稳定的品质,较多较佳的功能,将他们的产品推到全世界。当我们以为这大概是生产的极限时,中国的加入改变了一切既有的生产规则,作为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以更便宜的劳力、相比稳定的品质和更多样功能的产品彻底的颠覆了许多我们深信不疑的设计和生产“真理”。

  这些生产观念上的改变都还只是集中于产品的提供者。如果我们再将产品消费者的观念改变加以思考,则“昨是今非”的情况就更加不胜枚举了!拿手机这个产业来做例子。从现代版手机被发明到今天也不过二十年光景,但是手机从一个纯商业使用的工具,演进到今天变


成人手一机的消费品;从以功能为导向的消费模式变成以时尚为导向的消费模式,短短几年中国商家从市场零占有率,借助便宜及快速的生产能力在2004年占有中国市场六成,但也因为没有研发及创新能力,两年内因缺乏时尚因素及价格不再具有优势,市场占有率急剧下跌;国内手机生产商在2006年和2007年度中国市场占有率已降到20%不到。现在不但每年有几千万支的手机库存卖不出去,估计在国内开放3G市场后,由于国内商家大多不具有技术能力,一些厂家还因为推不出满足市场期望的产品会面临倒闭的危险。

  如果以为这只是中国市场的特例,再看看中国以外的市场:西门子、飞利浦这些大厂都因巨幅亏损而退出手机市场。而从来没有作过手机的苹果公司—经宣布iPhone即将生产上市,手机霸主诺基亚和世界第二摩托罗拉公司股票立即以巨幅下跌来反映这个利空消息。以前的观念是推出具有价格优势、品质稳定、功能齐全的产品就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随着消费意识的抬头,如何能满足消费者“情感的需求”才是现今产品开发的“显学”。

  苹果公司所推出的产品在价格上(可能有些还比较贵)、在功能上和品质上和他竞争的对手相差无几,只因为苹果公司的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感情消费指数”,该公司所生产的iPod音乐播放器热销全世界,打败了诸如索尼、三星在内的国际竞争对手。而扮演这个“感情消费指数”的幕后推手就是“设计力”。

  相较于欧美日先进国家而言,中国设计力的提升面临几点巨大的挑战:急功近利的商品开发流程,中国的设计师在不正确的产销制度下,无法发挥其创造力。设计力需要时间培养,无法一蹴即成;对产品开发的主体应由产品转向消费者,中国善于制造,但对于如何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却绝少着墨;对于国际其它市场的研究过少,不利全球战略;设计人应该教育厂商及消费者正确的产品开发理念。例如节能产品,不过度消费,不使用破坏环境的材料,设计可高度回收再生利用的产品


等等。

  我相信许多现时我们深信不疑的“真理”在今后的岁月里可能都会被新的观念所颠覆,但是不论你是生产者、消费者、或是设计师,我们都必须要体认到一个永远不变的真理—那就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不论你是中国人、美国人、日本人、欧洲人,非洲人,也不论你生活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我们都是地球的一份子。我相信环保产品会是下一波产品开发的主流。如果你生产的产品无法达到环保的要求,消费者将会用他的终极的武器—“拒绝买你的产品”来捍卫我们唯一共生的母亲: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