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主动营销是关键

  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景观在持续了6分多钟后远去。为了这6分钟,各行各业的人们都铆足了劲:这可是商机。一份来自于淘宝网的统计数据显示,7月13~20日,日食相关产品销售达8万余件,金额约460万元,与此前一周相比,增幅达到7倍。相关商品中,最热销的为日食观测眼镜,16、17日,单日销售额超过50万元,是平时的10倍。
  
  不幸的是,相关图书销售在这次日食的产品中是最少的。最高峰的16日,该类书籍销售额仍不满600元,与其他相关商品比较,反差强烈。
  
  确实,与天文望远镜等产品比起来,科普图书的刚性需求要小得多。但是,科普图书就真的在这种事件营销中没有市场吗?
  
  南京新街口新华书店设立了“观日全食,读科普书”暑期科普图书专柜,展出近百种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科普读物。尽管天气炎热,但专柜图书销售却火暴异常,其中,《恒星世界》、《太阳系漫游》、《图说宇宙》、《剑桥天文爱好者指南》、《苍穹信步》等最受欢迎,每天都能销售上百册。
  
  让书店营销人员非常郁闷的是,找遍了书店的库房,也找不到几本与日食完全相关的图书,只好拉出一个科普图书的单子来充充门面。
  
  上海博库书城与当地街道社区共同举办了“解密日全食”专题讲座,向大家介绍日全食及其观测知识。在博库书城,一些天文科普书籍也非常走俏。在日全食图书专柜上陈列了近百种天文图书,其中《解密日全食》、《美妙天象日全食》卖得最好,平均每天都要销售二三十本,差不多是平时销售的10倍。
  
  这两个案例充分说明,这样的事件营销是有市场的。效果如何,完全取决于书店的主动营销意识。
  
  日食的消息早就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传达到了普通人的耳朵里。据说,日食覆盖区域的各家酒店、餐饮企业还纷纷推出了相应的套餐服务。那么,我们的书店有这样做吗?我们有提前就准备好相关的图书品种、在读者中宣传科普图书产品、有组织读者有意识地阅读科普产品并促进销售吗?
  
  仅仅是一个专题的图书陈列,每天都能销售上百册的相关图书。如果我们再把主动营销做得深一些、透一些,是否会有更好的效果呢?
  
  就在季羡林、任继愈两位大师去世后,他们的图书开始热销。于是有书店的人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他们的图书要在去世之后才能热销呢?这只能说明,书店的主动营销意识不够。图书不管是什么原因热销,都说明是有市场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去发现和挖掘这个市场。如果非得要等到铺天盖地的媒体消息来了,要等到其他行业都已经热火朝天了,我们才想起来,也就只剩下最后的一点残羹剩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