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渠道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如何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结合这学期我们科组几节教研课数学教学中的做法,谈几点体会。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一的一种内部动因。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有:以旧引新、沟通引趣;揭示矛盾,设疑生趣;故事开场,引发兴趣;制造悬念,激发兴趣等。这些方法都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一上课我便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数字游戏,看谁能考倒老师。只要你任意说出一个数,我就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争先恐后发言,有的想难倒老师,说的数比较大,结果老师不但说得快,而且对。惊叹之余,学生急于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于是学生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进人新知的探求过程。二、驾驭教学过程,畅通学生创新思维的渠道数学知识本身是比较抽象的,通过教师对数学知识进行教学法加工,通过学生拼摆、实验、讨论,争辩等活动,让学生的眼、耳、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引导他们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1.活用教材,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可能。把教材中的结论转化为问题情境,使知识的形成过程变成学生可以操作的活动,充分运用好教具,学具,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操作。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特征”时,我让学生手持长方体模型或纸盒,数一数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有多少条棱,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几个顶点?在学生动手测量、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的基础上得出长方体的特征。再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中,教材的安排顺序是先认识,然后认识、、、等。我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教学后先教学(让学生把一个
圆先对折,就把这个圆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然后再对折,就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就是它的),然后教学、、、。这样的设计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地位上。2.指导学生进行活动,培养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潜能。对于学生可独立操作的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探索,直至独立获取新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所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彻底改变了学生接受一一模仿——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和创造,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