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入“自主创新”主导时代了吗?

中国进入“自主创新”主导时代了吗?
 
赵 晓

创新的本质是什么?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在杭州召开的“中国民营经济峰会”。论坛讨论的一个核心主题就是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也许是为了树立标杆,同时为中国企业鼓气,论坛特地推选出一批“自主创新”的典范企业,其中一类还是自主创新的“隐形冠军”企业。但我横竖看过去,却没有发现这些企业有多少“自主创新”的影子。

说到底,创新很重要,但是创新的内涵极其丰富,并不光是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的方式也很多,不必非要强求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

还是在那次论坛中,经济学家樊纲特别提醒与会的企业家们:“创新的本质无非是发现一种新的盈利或者节省成本的办法。”以这样的创新理念来看中国企业,其实中国企业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就在致力于各个方面的创新,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企业也仍然要致力于各个方面的创新。

这是一场“创新秀”吗?

但问题在于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型、原发型的技术创新却未必一定成为中国企业的主流,也未必能够成为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主流。

事实上,如果从务实的眼光看,中国眼下根本没有进入“自主创新”时代,未来相当一段时期也不会很快进入“自主创新”主导的时代。因此,当前举国上下正兴起的“创新热”,很有可能只是一场“创新秀”而已。

个中原因,笔者在此前《中外管理》的专栏“中国的崛起才刚刚开始”一文中其实已经讲到了,那就是虽然中国过去20余年一直处于资本引进、技术模仿的阶段,但从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国际产业价值链条来看,中国引进-吸收-发展的道路目前顶多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在高达25万亿美元的国际重化工业向中国大举转移的过程中,中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仍将主要采取技术模仿、 学习 与消化吸收的方式,而不是“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的方式。

这意味着,“自主创新”作为一种引导性的口号是可以的,但作为硬性政策非要强行贯彻到企业,则适得其反。


定要“官逼民科”?

遗憾的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正以贯彻国家创新战略为旗号,要求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或者上技术研发项目。如若不从,则取消项目审批,致使企业在发展上碰到许多障碍。如此不是出于企业的自愿,而是类似于政府逼迫企业非要上高科技的做法,笔者只能借助“官逼民反”的成语,用“官逼民科”来概括之。

但是,以权力干预市场,“官逼民科”的最终结果几乎可以肯定是悲剧性的。想当初,韩国急于民族经济崛起,政府为此扶植起30个最大的财团,支撑起全国经济并全力向海外冲刺,其结果却是欲速则不达,导致了国家经济失败,这些财团中的半数都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倒闭。显然,无论是本国的教训还是他国的前车之鉴,都在警醒我们:好心未必能办成好事,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一定要慎之又慎,即便是在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本国企业竞争力这样一件看上去很美的事情上,也是如此。

“软创新”仍是主流!

总结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就在于以开放为主导,激发体制变革、实行产业升级。而未来行将发生的“乾坤大挪移”式的全球产业向中国的转移,意味着中国经济与中国企业的创新将与过去26年并没有根本不同,主流仍将是“软创新”,也就是包括宏观和微观在内的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生产流程创新、业务模式创新,而不是以技术为导向的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的“硬”创新。

总体上,中国离原创自主创新为主导的时代估计还有10-20年。在此之前,任何超越发展阶段的政策干预,都只能是揠苗助长、欲速不达。

(本文作者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