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发明家为什么少得可怜?

中国的发明家为什么少得可怜?
 从历史实情出发,我们早就不无尴尬,因为在这个悠悠五千年的文明古国里,以“四大发明”为休止符,“后无来者”已历千年之久。古代的发明家曲指可数,当代的大发明家至今没有诞生,千年等一回,中国没有自己的“爱迪生”。
    当代国家技术发明奖曾连续六年空缺。对于这么一个令人慨叹的空缺,科技部专家调研后从“政策环境、总量投入及持续投入、人力资本、激励力度”这四个方面找出导因,结果当然均为“不足”。概括四大导因的导因,科技部专家用了“急于求成”四个字。我以为是值得再推敲下去的。
   不管是从字面还是实际观察,“急于求成”仍不过是种表象。是什么造就了发明家的稀缺?恐怕最要紧的,还是人文环境。
    从现实情况来看,最有可能成为发明家的,当然首推战斗在第一线的科学家。而今,科学家的队伍是否稳定与强大自不待言,就是他们中间相当人员的工作态势,用“急功近利”形容恐怕也是实情。以毅力与恒心著称的科学家当然是不该“急功近利”的,但是这却不仅仅是科学家个人修炼问题,而大多是大的人文制度大环境使然。
    这是因为,现代社会,发明已不可能是类似爱迪生式的个人孵化行为。对于当代科学已发展到这么一种境界的高科技社会,不接受严格的正规科研,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与激励,既脱离主流学界,又不崇尚理论思维,即便是你耐得住寂寞独自关门冥思苦想,在自然科学领域想搞出什么“发明”,也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就是说,现代科技发明,必须拥有强大的社会化的后盾支持,否则光靠科学家再有不急功近利的“定力”也是白搭。
    社会化的后盾支持,说到底就是要有制度环境的落实。这里,人文环境要比自然环境更重要。常言道,宝贝放错地方就是垃圾。那么,如果某科研机构出现一个缺少公平竞争、不唯才是举的人文环境,就可以将垃圾视为“宝贝”甚至主宰发明者的命运。指望垃圾支持宝贝创造发明,岂非比创造发明本身更妄想痴心?
    再者,几乎任何国家的政府,都面
临财政资金不足的问题。但是在投入上,却绝对要分出侧重。重视的标准是投入,一个“科教兴国”的国度,科教投入如何优先保证也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不然,如果科教者反而有衣食后顾之忧,那么又如何奢望搞什么“发明”?强大的社会化的后盾支持,涵盖整个社会领域,是人文制度环境的落定,而不仅仅是一两笔资金的投入,一两项奖金的发放。最关键的,是蓄水治水而不是渔鱼。只要让鱼得到了源源活水,还愁没有鲤鱼跳龙门的奇迹发生?
    所以说,中国的发明家为什么少得可怜?重要的,不是智商问题,而是智“障”问题。只有智之障——环境的问题解决好了,中国的发明家才有望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