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亿万富翁致富经大解析 2

当休格于1991年买下托特纳姆热刺足球俱乐部时,已经是亿万富翁了,之后的10年,他说都浪费了,并不是他亏了钱(事实上他赚了,他卖掉了俱乐部大部分股份,只留了一点点)。他自己承认,沉迷足球所需的时间,以及来自球迷的苛责,意味着他将注意力从他的另一只球——他的公司那里移开了。在他买下球队之后,Amstrad当年业绩暴跌,亏损7000万英镑。

公司后来复苏了,虽然苏格曾说,让非执行董事任命首席执行官,“就像看着自己的岳母开着你的法拉利(Ferrari)冲下悬崖”。公司被拆分,但再次盈利了。

维珍集团的创办人布莱信也曾面临危机,虽然他的帝国涵盖众多分支业务——包括手机、火车、汽车、航空以及结婚礼服(为什么不卖呢?),但这个业务广泛的帝国里从未有公司倒闭。

这位英国最有名的企业家现年55岁,但仍热衷参与高调的宣传(公司知名度的关键部分),并提出石破天惊的想法,最近的例子就是将游客送上太空。

集中注意力

靠卖天线和电视机起家的休格,也曾因为忽视了一条黄金法则而栽跟头,那就是注意力。成功的华尔街投资者、《如何成为亿万富翁》(How to Be a Billionaire)一书的作者马丁?弗里德森(Martin Fridson)认为,全神贯注、集中注意力,是亿万富翁与众不同的一个特征。“他们必须关注风险,”他说。但那还不够。“核心在于控制一块资产,不一定要廉价获得。很多人能够理解并遵循低买高卖的法则,但超级富豪的法则是,控制一块资产并增加它的价值。从个性角度讲,就是盯住目标,就像有人立志要成为奥运冠军一样。”

在线零售商亚马逊(Amazon)的创始人、41岁的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无疑符合这一标准。他从父母那里拿了30万美元创办公司,差不多是他父母一辈子的积蓄,他们还让贝索斯用他们的车库在网上卖书。

他们的赌注获得了惊人的回报。亚马逊1997年上市时赶上了网络泡沫,到19


99年,它的股票已超过原价70多倍,贝索斯的身价也很快高达100亿美元。
当然,泡沫破裂后出现了动荡。当亚马逊裁员15%的时候,人们开始审视它是否有破产迹象,但根本没有,目前亚马逊状况很好。

贝索斯是聪明的,按他自己的话说,也是“呆鸟”(goofy)。他和布莱信一样,出了名的冷静和幽默,喜欢尝试各种销售和营销新方法。贝索斯当年上的是天才儿童学校,后来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

在沙哑的笑声和自我调侃的背后,是发人深省的往事。贝索斯快30岁时赚了很多钱,成了美国信孚银行(Bankers Trust Company)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随后他去了一家专门从事复杂金融交易的公司。当时是90年代初,贝索斯在那家公司注意到了互联网,当时美国军方开发了互联网,然后被用于学术界,但几乎没有商业应用。他还注意到,互联网的使用在飞速增长。卖书正是适合进入的空白领域。这里就是弗里德森在这个超级富豪身上发现的注意力及核心思想。

关键也在于又执着又灵活

“发明的关键在于,你必须执着而且灵活,多少要同时兼备,”贝索斯曾说道,他随后放声大笑。“当然,困难在于搞清楚何时执着,何时灵活!”

弗里德森认为,我们或许正处于另一轮亿万富翁涌现的开始。但他觉得,成为巨富正变得更加困难。但有件事是肯定的:和现在的富翁们一样,新一代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将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在我们这些人都去打高尔夫球很久了,他们却还在投入无穷的精力奋斗。他们是否会像贝索斯和布兰信一样笑得那么响亮呢?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