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金融创新不能脱离实际

专家称金融创新不能脱离实际
金融创新的话题已经成为全球金融业的热点,中国的金融业应该如何把握金融创新?记者日前采访了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刘建军博士。
 
记者:金融创新是一个贯穿历史发展的动态过程,创新无止境。那如何从经济发展历史的角度去把握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呢?
 
刘建军:经济增长理论中有个配第·克拉克定理,谈的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阶段性,用劳动力的转移来衡量,就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劳动力将遵从先后顺序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服务业转移。如果从金融的角度来看待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表现出大致的商业信用经济、银行信用经济、金融信用经济阶段。在每一个经济发展阶段上,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对金融功能的开发提出了历史任务,需要发动新一轮的金融创新来完成。
 
记者:那请从新的金融功能开发角度谈谈金融创新。
 
刘建军:大致看来,在商业信用经济阶段,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所限,金融功能与金融创新主要体现在交易功能的开发与实现方式的效率促进方面,此时的市场经济只能停留在它的初级阶段——非“资本化”阶段。而随着银行信用在社会经济中心地位的确立与深化,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得以在极大范围内确立,此阶段的金融业的融资功能极大地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使得社会生产力远远高于以往任何世纪。在金融信用经济阶段,金融业开始将重心由生产金融偏移到资产管理金融方面,金融的信息处理与风险管理功能的开发与实现方式的效率促进等成为金融创新的核心内容。当然,这是一个较概括性的历史演变过程,并不存在一个清晰的划分界限,在金融信用经济阶段,金融的交易功能、融资功能不仅存在、且仍属基本功能。而在商业信用经济、银行信用经济阶段,金融的风险管理功能也存在。所以看待金融功能的创新过程,需要从主流、从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来把握,才能出现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
 
记者:当代金融衍生市场被认为是规避风险的场所,但同时大家也认为该市
场增大了经济活动的风险水平,请问如何看待这个现象呢?
 
刘建军:按辩证法的观点,对任何事物完善性的赞赏,往往蕴含着事物走向反面的可能性。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都需要用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想有所收获得有所投入。我们经常说“……是把双刃剑”,其实说的就是辩证法。金融衍生市场也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好就可获利,使用不当就会有所失。这如同行走在高速公路上,可以较快地到达目的地;但是驾驭不好,也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金融衍生市场的出现,虽然增加了新的风险,但同时它也给原有风险存量带来了可能规避的选择机会。也就是说,由于金融衍生市场的出现,使得经济人无法避免使用它,无非是主动与被动之分。经济人没有选择现行场内规范的金融衍生市场合约,不等于其本身就完全没有参与到金融衍生市场中去。有金融衍生市场提供的选择机会而没有去使用,这其中就有一个金融创新所带来的机会成本问题,而在出现该金融创新之前,经济人可不用也无法考虑该机会成本问题。
 
记者:中国应该如何推进金融衍生市场的培育呢?
 
刘建军: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与兴起,是社会分工水平进一步提升的表现,也是社会经济活动也更加精细化的结果。金融衍生工具被开发的直接前提是规避风险,要不要这个发展衍生金融市场,就得看这个基本前提是否成立。从这个前提出发,中国现阶段应该发展金融衍生工具与衍生市场,特别是在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升的大背景下,在经济全球化、自由化的大环境下,在中国加入WTO指日可待的现阶段,中国已经具备了培育与发展金融衍生市场的基本前提。
 
记者:中国曾培育出国债期货交易市场,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而遭关闭,这又如何理解呢?
 
刘建军:金融衍生工具的基本功能就是规避价格波动风险,但是如果价格不会波动或者波动的概率与频率均极小,那么金融衍生市场的基本功能是否能得以实现呢?国债的价格是利率,而在中国没有实现利率自由化与市场化的前提下,国债期货市场的
推出将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呢?正如实践所出现的,它在一开始便注定要成为纯投机的场所,依靠投机寻求波动的自循环,人为制造波动来投机。中国发展金融衍生市场,应该先从外汇市场入手,也可从股票市场入手,即从有价格波动的市场入手。
 
记者:金融创新也有金融体制创新内容,现在全球的金融业是朝混业经营方向发展,而中国则实行分业经营,这如何理解呢?
 
刘建军:金融体制创新问题要避免出现“逾淮为枳”现象,即在美国所发生的事情,不一定在中国也行得通。如果从生产金融功能角度出发,基于直接金融市场与间接金融市场均为不完全信息的市场,从理论上可以证明出以银行融资为中介的信贷市场对经济活动的支持作用,与直接金融市场所起的作用相比较,二者并不存在显著意义上的效率差异。这可以从二战后日本、德国的金融实践中得以验证。最近十年日本所发现的银行业问题,主要是其没有积极地、成功地实现结构转移,而其美国同行却做到了。在美国,虽然银行仍然存在,花旗银行还是那个名,但传统的银行业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有一个新的名称:金融服务业。中国是坚持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是坚持以银行信贷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业?还是优先发展股票市场?关键是要处理好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的阶段定位问题。我个人认为,在积极处理好中国银行业存在的内部人机会主义倾向问题与政府的监管问题,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仍宜依赖银行的信贷市场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