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店经营者的创业经历

小店,虽不能大富大贵,但只需运营妥当,养家糊口,或许完成小康水平,还是可以做到的。我们这里说的,只是普通的小店,不是那种投资上千万的酒吧、饭店之类大手笔。小店生意虽小,但也能细水长流,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在官方,向来有“小雨落成田”的谚语。可不要小看了小生意,知名中外的温州商人,不是以几分钱的钮扣和几角钱的打火机起家的吗?我们也不用妄自尊大,想现在,香港首富李嘉诚,也是以推销塑料花,攒下的第一桶金;而台湾首富王永庆,曾经也是个卖米郎。谁又能想到,几十年后的明天,他们已是身价百亿?退一百步讲,就算运营不利,小店也是“船小易掉头”,进可攻,退可守,就是撤离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寻觅新的方向。

如今开一家小店,是轻而易举了,可是在20多年前,它需求的不只是资本,还需求勇气。上世纪80年代初,革新开放初期,集体户还是资本主义的尾巴,是被人看不起的。那时分,摆摊开店的,大多是些劳改释放回来的,以及在社会下游荡的二流子,是受人歧视的,他们找不就任务,没有单位情愿接受他们,但他们也要吃饭也要生活,就只能自给自足,在这种初始愿望的驱使下,他们末尾了练摊生涯。

倒卖服装,是他们首当其冲的选择。事先物资匮乏,正是方案经济时代的末期,市场经济才刚刚萌芽,人们还不习气于讨价讨价,就是讨价,也是羞羞答答的。标价多少,就卖多少,而想赚多少,全凭摊主的良知了,你想这个利润空间有多大?现在的这批人,没过几年,很多成了爆发户。事先还有个现象,姑娘普通是不屑于嫁给集体户的,会让人说成是“一切向钱看”的拜金女郎,有些大胆的就不顾家人的支持,嫁给那些财大气粗的集体户,吃“现成饭”。当然,幸不幸福是另外一回事。

80年代末、90年代初,集体经济作为社会经济的补充,与私有制经济共同开展,失掉了政策上的默许。集体经济有了“名份”,顿时掀起了一个高潮。这时开店的小老板,虽没有前几年容易发财,但生意还是不错的。由于苏南


乡镇企业的蓬勃开展,少量外来打工人员涌入,拉动了中央的消费,也使得各种各样的小店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不过,那时分的服装店,卖的基本上是群众服装,是相对高档的,由于农民刚刚脱贫,还没有到达致富的水平,加上打工者大多来自贫穷地域,他们的工资也有限,注重于服装的适用性,对服装的欣赏性并不很在乎。

其时,我从代课教员,调到了镇上的文明站任务,基层文明站的任务很清闲,就是管理一下录像厅、游戏机房、图书室,每天去对帐收钱,另外有空写一点文章,时间比拟宽裕。我不想以看报喝茶来打发大好光阴,预告应用空余时间,做点其它事情。事先我就想到了开店,开一家服装店。但我在下班,只能抽空照看一下,不能够坐在店里,我就想,请我的弟弟帮我照看店面。

事先租的店面,在老街上,小学前面的一排店面,不算闹郊区,假设给店面市口分等级的话,我的店面只能算丙级,但还算可以,而且有优势的中央。普通的店面是公家的住宅,是破墙开店的,房租都要一年或半年一次付清,而我租的店面是公家的,他们每月来收一次,这样我就节省了开店的资本,可以用在进货上。事先,我自己只要1500元,父亲援助了1500元,一共就3000元的资本。那时,苏州地域的职工年平均工资接近3000元,相当于我用一年的工资支出,来冒开店这个险。复杂的装修,是我弟弟亲身做的,由于他是做木工的,一手好活。买了一些衣架,到常熟招商城批发了服装,就末尾营业了。

我记得很清楚,开张那天,是1993年10月8日。我23岁。运营的种类,有服装、租书和塑封照片,还有一些小百货。我是个合法运营者,开店之前,就办好了营业执照和税务注销证,后来,他们来收税费时,我记得营业税是每月180元,工商管理费是一年300元。租书也是为了吸引人气,而且没什么投资,直接把我家里的书架搬过去就行了。理想证明,租书项目虽然没赚到多少钱,但使我结识了不少冤家,也直接地带动了其它方面的支出。

我能


武断地决议开店,其实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缘由,由于在正式开店之前,我曾经尝到了做生意的甜头,那就是塑封照片。1990年以来,我在《当代青年》杂志宣布过几篇文章,事先在文章下面,留有作者的通讯地址,有很多读者给我写信,我也看法了一些笔友,其中有位福建的笔友,给我寄来的照片,是塑封好的,这让我很惊奇,也灵光一闪。事先,第一批公民身份证刚刚颁发,也是这样塑封好的,假设照片也能这样塑封起来,不但更美丽,而且不易褪色发黄,保管的时间也就更长,一定会深受欢迎的。

我讯问了苏州的很多照相馆,都没有这种塑封机。那时没有互联网,信息查找远没有明天这么便捷。有一天,我终于在一张报纸的中缝,看到江苏宜兴有一家塑封机厂,我欣喜不已,经过114台查到他们厂的电话,问清了他们的厂址,第二天,我就坐车到他们厂,花了1200元,购置了一台塑封机。这台塑封机,可以塑封名片,还有5寸和7寸的照片。

为了试探市场反响,了解人们对塑封照片的接受水平,我联络了镇上的女工住宅区,在他们门口,摆了个摊,在桌子上放了几张塑封好的样照。作为对住宅区指导的感谢,我收费为他们塑封了几十张照片。他们对这种新颖的塑封工艺,也十分感兴味。我在住宅区只摆了两天摊,马到成功,前来要求塑封的打工妹,纷至沓来。她们普通出门在外打工,都会拍很多照片,但又不易于保管,可以塑封起来,既使照片看起来更亮更明晰,也不会发霉蜕变,让她们爱不释手。第一天,一共塑封了 350多张,第二天共塑封了280张,收费是每张1元钱。(如今的照相馆里,普通都有了照片过塑效劳,收费也很昂贵,但在事先,人们是见所未见,感到新颖,所以很受欢迎。)初试牛刀,就小赚了一笔,让我充溢了决计。等我撤了摊后,还有很多人打听什么时分再来?等我的服装店停业后,人们看到这种塑封照片的效劳,纷繁前来,除了打工妹,还深受本地人的欢迎。半年以后,才有照相馆跟进,也做起了塑封效劳。

我的书比拟杂


,既有言情、武侠,也有文学类、生活类,以及其它学科的书籍,看书的人还是比拟多的,每天能租借出去100本左右,收费是每天每本两角。前来借书的人,有先生、工人、教员、商人,还有一些单位的指导,相互熟习以后,他们会在我店里购置服装、塑封照片,事先的影集、通讯录和音乐盒这类小百货,也很好卖的。我通常是上午在单位,把事情做好以后,下午就可以回来看店。工厂里的员工,胸前会挂一个胸卡,很多厂家的胸卡,就是我塑封后制造的。有家名片社还和我挂钩,他们承印的名片,拿到我这里来塑封。实践上,开店之初,活动资金的积聚,就来自于塑封的业务,租书的业务能应付日常开支,而卖服装方面,失掉的利润,要投入到下次进货的周转,才干把服装店不时壮大。

2、服装运营

开店不久,就到了年底。众所周知,年底是服装销售的旺季,全年一半以上的利润,要靠年底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每家店都在加大进货量,备足货源,我也不例外。每个星期要去进一次到二次货,每次进货3000元左右,有西装、西裤,毛衣、内衣、皮茄克(不是真皮的)等,暂时有点资金紧张,不好意思,我也借用了单位的数千元去进货,由于事先我担任收帐的,年终时的录像厅和游戏机生意都很好,一天能支出上千元,不过,过几天我就能还上的,事先我店里每天的营业额,在一千元左右。能够是人缘和效劳不错,生意在镇上的店中,属于中等偏上的。

能够是性情缘由,我做生意还是比拟老实的,对进回来的服装,有一个相对合理的定价,绝不会漫天要价的。事先在全国,曾经传达着一句话:“苏州人,杀半价”,意思就是,假设你到苏州去购物,主要是指服装,要对店老板的开价,还掉一半的价钱,店主还有利可图。我店里的商品,是有一个标价单的,密码标价,可以适当还一点价,但不能离谱。比如一件进价40元的服装,我会标价65元,对一件进价80元的西服,我会标价120元。这个利润空间是合理的,顾客居心要买,稍微还掉一点,也是可以


接受的。

让我吃惊的是,新开在我对面的一家服装店,那个定价让我呆若木鸡。一件进价才13元的短衫,他们可以标价85元;一件进价25元的三七毛的毛线衣,他们可以开价125元。人们一则不知道内情,另则购物还不太理性,对服装面料的区分才干较差,被他们蒙了不少人。我是不屑于这么做的,我宁愿每件衣服少挣一点,但会和顾客树立一种信任友好的关系,他们置信我,下次还会光临我店里的。

当记者需求有旧事嗅觉,开店也需求有一定的商业敏感。我除了在单位可以看到报纸,自己另外也订有几份报刊,其中的《苏州消费报》,对我的启示很大。我在这份报纸的头版,曾经发过一篇《打工在苏州》的通讯报道。我及时关注报纸上关于盛行服饰的资讯,关于市场的判别,我会“闻风而动”,进货的新款方面,尽能够做到抢先一步。开店伊始,我在服装运营方面,曾有三次走在了同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