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零售商:期待房租减免早日落地

  这是来自小微实体零售商的真实声音——

  “疫情两年多,我关掉了好多家门店,赔进去一套房,最近已是颗粒无收。”

  “快一个月没订单了,公司账上只剩几千块,房东却催我赶紧交租。”

  上海是中国商业氛围最浓厚的城市,社零总额居全国之首,是名副其实的“消费第一城”,这背后有成千上万实体零售服务商的贡献。但奥密克戎疫情突然来袭,实体商业不可避免地遭受了冲击。与此同时,上海寸土寸金,房租和人工成本较高,“只出不进”给实体零售服务商造成了巨大的现金流压力。

  第一财经采访了来自时尚潮流、珠宝定制、餐饮、家居建材、汽配维修这五个行业的中小企业老板,倾听他们的困境与期盼。

  潮牌店单月租金人工成本超80万

  巨鹿路和武康路,是上海老有腔调的两条马路。

  从事潮牌生意多年的Gavin在巨鹿路和武康路各有一家时尚买手店,代理着来自瑞士、韩国、日本的多个时尚潮流品牌。在巨鹿路的门店是一整栋洋房,而在武康路的则是400多平方米的独立空间。

  Gavin告诉第一财经,这类时尚类实体零售店如今的境遇非常不好,且不谈疫情的影响,大约从去年7、8月份开始,多数店铺都走下坡路,营业额腰斩式下跌,Gavin的店铺也出现了30%的营收下滑。

  根据Gavin的观察,疫情前潮牌行业的销售一直很不错,2020年疫情发生后,当年5~6月消费复苏很快,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2021年下半年开始业绩变得非常差,甚至有同行已经选择终结生意。“主要是疫情拉锯得太久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变得很低。”

  雪上加霜的是今年3月起奥密克戎疫情暴发,店铺暂时闭店已有近一个月,在失去现金流进账的情况下,Gavin还在承担极重的租金成本。位于静安巨鹿路的店铺,房租加上人工成本高达50万元/月,武康路店的租金加上人工为32万元/月,两店相加超过80万元/月。

  “现在最大的感受:没有底。”Gavin表示,尽管国务院国资委在3月28日已经出台比2020年力度更大的租金减免政策,但是目前房东尚未通知他可以有租金减免。

  Gavin的两家店都是向二房东租的,业主都是国企,2020年时他曾被免租过,现在他希望能尽早接获减免租金的好消息,让他能放下悬着的心。

  “一般来说,零售行业在5月以后都会好起来,但是今年5月份是什么情况还很难说,消费信心恢复并不容易。”Gavin认为,如果没有扶持政策,这个行业即将大洗牌。

  在上海另一时尚人文地标思南公馆一带,遍布着画廊、艺术展馆、珠宝定制工作室、花店等。上海女孩凯西就在思南路附近合伙经营着一家珠宝定制公司,所在地是一栋老洋房,她们租下了一楼和二楼共计两层,房租约2万元/月。

  “从3月20日到现在没有一笔订单,最难的时候公司的账户上流动资金只剩下几千块钱。”疫情让凯西的珠宝生意陷入停滞,但是房东并不同意给她免租,就在几天前,房东还催她赶紧交掉这个月的租金。

  房子是私人的,凯西告诉第一财经,房东的理由是自己也很困难。“我的要求并不过分,只是希望因为疫情停工多久,就免去我多久的租金,希望对此政府能出台统一的规定。”凯西说道。

  购物中心商户尚未等来免租

  作为中国“消费第一城”,上海有着数量庞大的购物中心,根据上海购物中心协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年底,上海3万平方米以上的购物中心总数达到343家。每一家购物中心里,又包含着大量的中小微商户,不过许多商户反映,截至目前未获购物中心业主通知减免租金。

  金瑞经营着一家茶饮公司,总部在虹桥商务区,下设多家店铺,分布在大大小小的购物中心里,单店面积20多平方米,每家店的月租金达到3.5万~4万元。

  “从3月中旬开始门店陆续停业,现金流就中断了,现在租金还在按月缴纳,全职员工的基本工资也要发。”金瑞表示。

  金瑞进驻的购物中心既有国企属性的也有私企属性的,如大悦城是央企中粮旗下的,而金虹桥商场、近铁广场则是民营企业,但目前没有一家落地租金减免政策。

  由于自己目前还被封控在小区里,金瑞也暂时没有向购物中心业主方提出免租政策。“我想等解封后看看其他商户有没有诉求,这样大家能联合起来要求业主方给我们减免。”

  自创了上海本土智能马桶品牌“哈雅”的李海告诉第一财经,他的线下实体店进驻了红星美凯龙,每月租金加人工成本达到2.5万元,目前也没有获得租金减免。

  “2020年疫情时还免租金一个月,今年至今都没提。”李海表示,今年春节后实体店几乎没有开单,颗粒无收。线上渠道因为受到疫情封控措施影响,货发不出去,现金流也断了。

  在自主创业这条路上,李海已经走了十多年,疫情之后,生意变得异常艰难。

  “我原本在红星美凯龙开了三家店,现在只剩一家。原本除了上海,在外地还扩张了4个实体店,分别在南京、天津、大西北,现在全都关店了,而且线上开店渠道的投入成本甚至比实体店还要高,在大量电商低端货的冲击下,我们这种自主品牌越来越难了。”李海说,他坚持品质路线,舍不得放弃自己辛苦创立的品牌,所以还在苦苦支撑。

  “盼望政府能出台政策扶持一下我们这种本土自主品牌,希望能尽快获得租金减免。”李海表示。

  疫情撞上销售旺季损失巨大

  截至2021年年底,上海的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500万辆,其中汽车为443万辆,如此大的汽车保有量衍生出了一个庞大的汽配维修服务市场。

  “现在全上海的汽配城都关门了,所有的汽配维修都做不起来。”江峰是一家小型汽配维修公司的老板,雇用了4名员工,每年的房租成本是26万元。

  3月19日起,江峰的汽配店铺就因区域封控而关门,由于现金流压力大,3月底他找房东谈了一次疫情期间免租事宜,被一口回绝了。“业主是私人,他不愿意减免,我现在被封在小区里,也没啥其他办法,打算等封控结束后再找他谈一次。”

  回想起2020年那次疫情,江峰也没有获得免租,但是这次情况大不相同。“汽配维修分明显的淡季、旺季,一般来说3月、4月就是旺季。”江峰解释道。

  2020年疫情封控期发生在春节以后,那时江峰刚刚忙完春节前的大旺季,进入了2月份的传统淡季,对于封控他并没有太在意。

  3、4月份开春后,人们的汽车出行需求多了起来,五一假期前也有不少人要保养车,眼看今年上半年的旺季都要泡汤了。“一个月大概就要损失掉20万~30万元的营业额。”江峰表示。

  和汽配维修类似,不少行业都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3月~4月常被称为“小阳春”,因为随着春回大地、气温升高,人们的出游、购物、餐饮需求上升,各类经济活动频繁起来,到“五一”小长假时,往往会掀起春节后的第一个消费高峰。如今,因为奥密克戎疫情的搅局,许多分淡旺季的行业,即将错过一年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旺季,这是很多中小微企业反映今年压力远超2020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策与法律护航承租人正当利益

  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为了减少疫情冲击等不利因素影响,今年以来,中央和多地都已经出台相关政策,要求中央企业和各级国企对承租其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促进企业尽快走出困境、恢复正常经营。

  3月28日,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2022年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减免工作的通知》,明确各中央企业要对2022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级行政区域内承租中央企业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当年6个月租金,其他地区减免3个月租金。相比2020年疫情出现初期国资委出台的类似政策,此次减免力度更大。

  上海近日也已出台《全力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全力支持相关行业和企业克服困难、恢复发展。上海将房租减免范围从服务业扩大,覆盖所有行业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同时鼓励大型商务楼宇、商场、园区等各类市场运营主体在协商的基础上,为实体经营的承租户适当减免租金,政府各类扶持政策优先支持主动减免房租的市场主体。

  尽管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给出的租金减免力度大于2020年,但均是针对国有产权房屋的租金减免,对于非国有产权房屋,都是建议、鼓励减免,并无硬性规定。而且,响应政府号召的民企业主显然没有2020年时那么多,积极性有所减弱。

  以金瑞为例,他的茶饮门店分布在许多购物中心里,但目前无论是央企业主还是民企业主,都未真正落地减免租金政策。

  金瑞认为,这或许是时机未到,“因为之前封控只说封到4月5日,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店铺仍未能恢复,而且什么时候恢复还不得而知,购物中心还不好判断减免多久的租金”,所以他打算在彻底复工复产以后再追问减免租金一事。

  而凯西和江峰直接被私人房东拒绝免租,这可能与房东自身问题有关,如房东自己也遇到经济困难等。不过,法律已经对承租人正当利益进行了保障。

  根据4月10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的《上海高院关于涉疫情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的12个问答》,其中“问答5”中提到:承租非国有房屋用于经营,如受疫情影响房屋无法正常使用,或虽然疫情并未影响承租人实际占有使用房屋,但对营收产生重大减损的,可依据公平原则酌情调整租金。

  因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导致承租人没有营业收入或者营业收入明显减少,继续按照租赁合同支付租金对其明显不公平,承租人请求减免租金、延长租期或者延期支付租金的,可以引导当事人参照上海市有关租金减免的政策进行协商调解;协商调解不成,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条情形的,可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根据公平原则变更合同约定。受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影响导致房屋无法正常使用,承租人以此要求出租人减免一定期限内的租金的,可视情予以支持。